捷吧?小伙子很精神嘛。”
他特意强调了做会议纪要,言下之意,不过是个打杂的。
“郑局长您好,我是陈捷,这次跟着林处长和您出来学习的。”陈捷微微躬身,姿态谦恭,仿佛完全没听出对方话里的轻视。
郑学斌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综合局这帮人,就是一群舞文弄墨的笔杆子,真正懂经济的,还得是他们经济局。
这次调研,自己才是绝对主角。
一行人登上了飞往奉天市的航班。
奉天市,辽省省会,共和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也是这次调研的第一站。
飞机在云层中穿行,郑学斌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跟吴辉用流利的英文,讨论着各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
什么“库兹涅茨曲线”、“索洛增长模型”,听得林南东云里雾里。
他侧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陈捷,发现他正捧着一本厚厚的奉天市地方志,看得津津有味。
“看这个干什么?”林南东好奇地问道。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陈捷抬头笑道,“我想知道,这座城市,是如何从一片荒原,变成共和国的工业心脏,又是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林南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发现自己和陈捷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才华上,更是在这种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习惯上。
自己拿到任务,想的是如何完成。
而陈捷,想的是如何理解任务背后的历史与逻辑。
飞机降落在奉天桃仙国际机场。
辽省发改委和奉天市政府的领导,早已在停机坪外等候。
一番热情寒暄握手后,调研组被迎上了一辆考斯特中巴车。
车子驶出机场,进入市区。
宽阔马路,林立高楼,让这座城市看起来与内地其他省会并无太大区别。
奉天市发改委主任,是一个姓孙的中年男人,正满脸堆笑地坐在郑学斌身边,介绍着奉天市近年来在经济转型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郑局长,您看,我们这几年,大力发展金融、会展、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gdp增速连续三年领跑东三省”
郑学斌一边听,一边不时地点头,偶尔会提出一两个专业问题,孙主任则有些吃力地应付着。
车子很快驶入了一个规划得极好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