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44章 第一块“中国芯”的诞生(2)

“这边是输出,接了几个小灯泡。您下指令,我们演示!”

赵四点点头。

一个年轻研究员操作着简陋的脉冲信号发生器,输入一组代表“x轴正向移动”的二进制代码。

只见电路板上几个关键测试点的氖泡闪烁了一下,紧接着,输出端连接的两个小灯泡稳定地亮了起来。

“对了!这就是x轴使能和正向信号!”孙组长激动地解说。

接着,研究员又输入了“主轴启动”的代码。

输出端另外一组灯泡亮起。

赵四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步骤,询问了测试中的细节:

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环境温度变化时电路的稳定性、连续工作后的元件温升情况。

孙组长一一作答,虽然条件简陋,但他们做了尽可能多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测试,结果都令人满意。

“好!太好了!”

赵四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重重拍了拍孙组长的肩膀,“孙工,辛苦了!同志们辛苦了!这可是零的突破!”

他拿起那块沉甸甸的电路板,仔细端详着上面那些略显稚嫩却意义非凡的焊点和走线。

这不是最终的控制板,只是其中一个功能模块,但它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

证明了在国内现有的工艺水平下,依靠人的智慧和汗水,确实能够制造出具备一定复杂度的数字逻辑电路!

“这块板子,虽然线宽还有0.4毫米,比不上国外精良,焊点也不够完美,但它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是真正的‘中国芯’!”

赵四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小小的实验室里回荡,“它意味着,我们朝着让机床拥有‘中国大脑’的目标,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实验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年轻的研究员们互相击掌,有的甚至激动地抹起了眼泪。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失败的煎熬,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巨大的喜悦和自豪。

赵四当场宣布,给予上海微电子学组全体人员通报表扬,并申请特别经费奖励。

他叮嘱孙组长,立刻整理所有工艺参数、测试数据和经验教训,形成详细报告,分享给北京的钱老小组,加快整体进度。

同时,这块成功的实验板要作为样板,开始小批量试制,为后续的其他功能模块和整板集成积累经验。

离开实验室时,已是华灯初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