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具有全国号召力的抗清政权转变;
意味着他们将承担起更宏大、更艰巨的历史责任;同时也必将引来清廷更加疯狂、更加残酷的报复与围剿。
然而,大势所趋,浩浩荡荡;民心所向,如百川归海!历史的洪流奔涌至此,已不容许他们有丝毫的退缩!
“好!”向拯民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铁交鸣,在议事厅内回荡,“就依柳先生之言!即刻着手筹备!选定吉日良辰,在武昌校场,隆重举行‘华夏护国军’立旗大典!并将此消息,遍传天下!”
命令既下,整个武昌城如同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再次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起来。
技艺精湛的工匠们夜以继日地赶制着象征威严与力量的旌旗仪仗;饱学的文书们字斟句酌,起草着檄文与告示,力求字字铿锵、句句泣血;
通晓礼仪的官员们则反复推演着大典的每一个庄严步骤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激昂斗志的独特氛围,如同无形的气场,迅速笼罩了整座城池。
立旗大典当日,武昌校场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盛况空前。
来自全国各地、风尘仆仆的忠义志士,本地满怀激动与自豪的军民百姓,甚至还有远道而来、服饰各异的各族代表(他们代表着同样遭受压迫的力量),将偌大的校场挤得水泄不通,几乎无立锥之地。无数双眼睛热切地望向点将台。
点将台上,向拯民一身笔挺戎装,身姿挺拔如青松,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他的身旁,肃立着覃玉、柳明等一干核心文武重臣,个个神情肃穆而坚毅。通体雪白、威仪天成的雪魄,安静地卧伏在台侧一角,其存在本身便仿佛带着无形的威压与祥瑞。
在无数道炽热如火、饱含期盼的目光注视下,在震天动地、响彻云霄的锣鼓声和雄浑悲壮的号角声中,一面巨大的旗帜被数名孔武有力的旗手奋力拉动。
旗帜以深沉厚重的玄色为底,上面赫然用金线绣着一头仰天咆哮、栩栩如生的神兽白虎,以及“华夏护国军”五个遒劲有力、力透布帛的斗大金字!
这面凝聚着无数人血泪、梦想与希望的巨旗,在万众瞩目之下,迎着猎猎天风,缓缓升上了高高的旗杆顶端!
它在武昌城晴朗湛蓝的天空下,迎风怒展,猎猎作响!
“驱逐鞑虏!护我华夏!”“向公万岁!护国军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如同惊雷滚滚,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直冲云霄,声震百里,仿佛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