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答案的平均数及其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关系。
以2007年在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实验为例,糖果实际数目为1116颗,73个学生参加实验,73人的个人答案有多有少,但都离1116相差甚远,而73人个人答案的平均值却为1115颗,与糖果真实数量仅1颗之差。这本质上是个预测问题,其结果正体现了群体的智慧。
卡内基梅隆大学组织行为学专家安妮塔‧伍莱表示,影响一个团队发挥群体智慧的最大因素正是成员之间的协调程度。
尽管群体的协作能带来1+1大于2的效果,但知易行难!
原因就是“人”太聪明了,有自我意识,有“我”的概念。
大多数人类都是“自私的”,很多时候都无法给出公平理性的建议以及决策。
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被投票死刑”事件。
人类这种每个人都揣着私利和道德,同时又无法理性思考的物种,无法给出公平理性的建议。
也就形不成高效的“蜂群思维。”
但陆戈不在此例。
他的分裂体能独立思考,但是没有“我”的意识。
不管分身万千,他们的“自我”始终就是陆戈一个人。
所有分裂体的意志和利益是一致的。
陆戈的分身比蜂群还要齐心统一。
如果把陆戈跟百万分身比作是一个庞大的蜂群。
他是蜂王,所有分身意识组成“云端。”
让所有个体的思维能够汇聚云端,然后这种思维的叠加再回到所有个体脑子里,从而形成了高度的集体意识。
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套高效的理性化监督机制。
可以杜绝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或者说,当某一个体产生“我们把地球炸了吧?”这种不理性的想法时,他的脑海也会被千百万份“理性”的数据淹没。
而理性的想法和创造力则会得到更多开发和扩大。
比如其中一个分身脑海中产生了一道科学的灵光。
那么这道灵光就会在整个蜂群中转递,经过每一个个体的脑子。
形成“你见即我见,你思即我思”的效果。
这道“灵光”上传到云端,经过集体的加工之后,再返回个体的脑子里。
这样不断反复,就如同“阿尔法狗”一样,在人类睡觉的时候默默完成了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