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变通之法(3)

贵隆重,不能失了体统。

李皓答道: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所以我母亲请了宋大娘子帮忙操持,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不过说起婚事,我还真有一件事,要听听叔父的意见。

随后便将顾廷烨说的话,讲给了欧阳修听。

随后便说道:官家既然有意扶持赵宗全,那赵策英说的事,我要不要找个机会与官家说说。

毕竟看官家这态度,未必不会同意的。

欧阳修听后他一口否定,说道:在已经确立皇子位的情况下,再去逼迫官家奏立太子,这事不妥。

否则韩大相公自己会去做的,还轮不上你。

帮助赵宗全或许在日后会有不小的收益,但还不值得为此让官家疑心,别到时候两边都不讨好。

对于欧阳修的判断,李皓还是认同的,便也歇下了这个心思。

等后面李皓再回到盐铁司,便对着急了所有下属,对盐税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调整。

因为榷卖制度的基础是各地的转运司,如今最重要的淮南东路转运使是褚东阳。

对这位韩大相公的门下,李皓暂时不打算去硬碰硬。

于是便把目标先定在了盐场管理及制盐方法上,其次是研究盐引制度。

毕竟现在盐引的发放权已经归到了盐铁司,在尽量不触动地方的情况下,李皓不介意多做些尝试。

所以李皓便组织起了人来,看能不能把后世的晒盐法直接研发出来。

替代如今的煎煮法,以此来降低制盐成本,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将盐价降低。

当然晒盐法的具体步骤,李皓不是完全清楚,但作为领导,李皓只需要提出想法,然后让别人来完善就是。

反正后世的事实证明,这条方向是对的,最多就是过程曲折些。

而且晒盐法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了解思路,总归不会太难办到。

也就在李皓的思路转变完成之后,陈升之的成为三司使的消息便被公布了出来。

同时在汴京中流传的,还有忠敬侯家小郑将军与赵宗全妻妺的结亲的消息,同时也说明了这门婚事是由皇后娘娘做主的。

这一下子就让汴京城里面热闹了起来,又有不少人觉得赵宗全值得投靠,一时间来往他皇子府的人,络绎不绝。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品阶不高、没有什么实权的官员,至于其他人都还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