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另类科考(3)

给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得机会,让真正有能力得人脱颖而出。

太子此时问道:公平竞争,这样寒门子弟真的有机会嘛,到时要是没有,岂不是白费了功夫。

李皓解释道:寒门亦能出贵子,殿下莫忘了前朝献侯、长平侯可都是寒门出生,不依然立下了不世功勋。

就算本朝之中,不少的开国勋贵也谈不上有多高的门第,难道殿下认为他们的能力会有所不足。

殿下会如此想,只怕是听多了旁人的言语,心中早已对寒门子弟有所定论吧。

前面的话,太子听的觉得颇有道理,确实其他的不说,就景枡功臣这一批人,大多只能说是地方豪强,其实相对门第都不高。

而这最后一句,就是李皓在给楼太傅下眼药了,事实上这也确实成功了,让太子开始反思自己是怎么会有寒门子弟就完全不行的印象。

李皓这边就在观察着太子的反应,看他差不多变了神情之后,又开始接话,打断太子的思绪,免得他之后再追问什么。

现在李皓还不能直接对上楼太傅,这样容易在太子这边失分,一切得循序渐进。

而且若是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自己把握不住,那与其他人有何干系,殿下只要把自己态度表明就行,陛下绝不会责怪殿下的。

好,我明白了。太子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不过说完之后,他却又问了李皓一个尖锐的问题:不过,我其实有一点好奇,按说以子仰你的家世,不应该支持提拨寒门才是,今日为何会主动提出这点。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说,文帝对此还是很高兴的,其中除了对太子意欲提拔寒门,贯彻自己思想的高兴,还有就是这次太子没有再举贤唯亲,任用私人。

在文帝得支持下,太子便开始着手官员安排之事,首先是针对中央得官职调配,比如原先左御史得御史中丞之位。

类似这样得位置,肯定是从朝中现有官员选择合适得人选进行调任。

不过这次文帝和太子都没有直接指定人选,而是在李皓的建议下,从有意向并能胜任的人选中进行考试,择优录取。

这点就要感谢文帝了,因为授试以职的形式,是他之前就弄出来的,并应用到了察举之中。

这种形式其实看似也是和科举一样,以考试成绩划分优劣,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