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排布简直像是教科书上才会出现的模样。
“少帅,这是”
“这是60毫米迫击炮的完整设计图。”张汉钦指着图纸的上半部分,语气低缓却带着种笃定,“你看这里,炮管经过特殊热处理,重量减轻了三十斤,可寿命却翻了一倍。”
他说着,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脑海中却浮现出国防大学实验室里导师讲解炮膛膛线设计与座板应力分布的场景。
当时为了那份毕业论文,他硬是翻遍了十几种不同型号的迫击炮图纸,还跑到试验田亲自打靶。那时候觉得枯燥,现在却像是在铺路。
“这这比咱们现在用的辽十三轻多了,材料也讲究,热处理用渗碳加淬火?我以前听胡大工头说过,但没真见过。”
张汉钦点头,又抽出第二张图纸:“这是自动步枪的设计,导气式原理,连续射击,火力比辽十三式高不止一个档次。”
喜顺儿看得入神,眼珠子都快贴上去了,手指轻轻滑过图纸上的剖面图:“这退壳机构的设计太巧了,卡得严丝合缝,连导气孔的位置都琢磨得死准。”
张汉钦心中一动,暗道:这当然精巧。
这图纸的底子,是拿ak47的可靠性打底,配合ar系列的人机工艺,再往回倒推,换成能被1928年兵工厂制造的材料与精度。
曾经那个轻武器设计原理的课程作业,如今竟成了军工试制的“蓝本”。
“这个是20毫米反坦克枪,对付轻型装甲车绰绰有余;这个,是通用机枪的图纸,枪管能快速更换;还有这个,是10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改良型,射程更远,操作更简便。”
张汉钦深吸一口气,把整叠图纸郑重地放进喜顺儿怀里:“这些图纸,价值连城。我花了整整八十万大洋,才从德国工程师手里‘买’来。你到了兵工厂,要找最可靠的老师傅,组织专门小组,秘密试制这些武器,哪怕只做出一件成品,也值了。”
说出“八十万大洋”的时候,他语气平静,心中却苦笑。
这些图纸的真正价值,远不止八十万,而是现代华夏几十年科研人拼命积攒的血与汗,是无数课题组的成果与试验堆积出的结晶。
若真拿来估价,金山银山都不够。
喜顺儿双手微微颤抖,仿佛手中不是纸张,而是一整个未来的希望:“少帅您放心,我用命也要把这批图纸守住、试出来!”
张汉钦轻轻按住他的肩膀,声音低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