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发出。这不是削谁的权,而是把咱们奉系的命运,拴在一条更稳当的大船上。”
他看向张作相,语气诚恳:“辅帅,您德高望重,这委员会需要您这样的定海神针坐镇。”接着又看向汤、张二人,“四大爷,五大爷,你们是奉系的元老基石,这委员会里,自然有你们的终身席位。还有寿山兄(万福麟),他也是终身委员。有咱们五人坐镇,任何决议,首先就得代表咱奉系最根本的利益,代表对老帅基业的忠诚!”
这话说到了三人心坎里。终身席位!这意味着无论杨宇霆如何折腾,制度性的最高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他们这些元老手中。
汤玉麟的脸色立刻由阴转晴,张景惠转核桃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张作相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汉钦,这个法子稳当。集体决议,好过一人独断,也好过下面人整天吵吵把火,互相攻讦。”
张汉钦点点头,继续勾勒蓝图,既是对他们解释,也是再次明确自己的布局:“委员会设十一席。您四位元老各占一席。杨总监主管兵工厂及整军事务,亦占一席,这是对他的职责认可,也是将他纳入规则之内,受集体约束。”
“其余席位,”张汉钦语气坚定,“陆大派军官三席,他们代表军队的专业化和未来;士官派一席,以示团结,但需加以制衡;还有关键的一席,是奉天宪兵司令,主管宪兵,负责军纪与内部安全,此席由委员会主席也就是我,直接提名,对委员会负责。”
他停顿片刻,目光深邃,缓缓道出更深层的考量:
“对内,委员会决议便是集体意志,可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减少内耗,让任何命令都更具合法性,而非我张汉钦一人之令。对外,无论是与南京谈判,还是应对日本人,我们都可以以‘东北军事委员会’的集体名义周旋。对南京,这是一个代表东北的整体机构,而非我张某人的私人武装,谈判更有余地;对日本人,任何强硬决议都可说是集体决策,能有效分散压力,降低我个人成为唯一显眼靶子的风险。”
他最后看向窗外,语气带着一份超越年龄的沉重与远见:“爹走了,东北军不能散,更不能乱。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守住这份家业,更要让它从一支旧式军阀武装,慢慢转向真正的国防力量。这个委员会,就是过渡的起点。将来即使我不在,这套制度也能确保东北军沿着既定路线走下去,确保咱老帅和诸位叔叔打下的江山,不会人亡政息。”
一番话,条理清晰,格局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