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合格者转隶警察、护路队、厂矿护卫,饭碗绝不会丢!其余发放丰厚退役金,提供土地路引,助其安家立业!此举既可精兵,又可安民,更可杜绝溃兵为祸地方!"
"至于诸位叔伯,"他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下来,"你们的部队,整编后仍是东北军的骨干。诸位在委员会中地位尊崇,今后重大决策,仍需倚仗各位叔伯共同议定。东北是大家的东北,绝非汉钦一人之东北。此番整顿,是为了让咱们这个家底更厚实,拳头更硬,将来无论是对南京还是对日本人,说话才能更有底气!若只顾眼前自家那点人马,将来大厦倾覆,谁又能独善其身?"
这番话,软硬兼施,既点明了残酷的现实和巨大的危机,又给出了妥善的安置方案,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元老们未来的政治地位和参与感,将他们绑上了"东北整体利益"的战车。
于学忠、何柱国等少壮派将领毫不犹豫地支持。
张作相深吸一口气,第一个想通了关窍。
他深知财政已是悬崖边缘,也知道部队空额吃饷的弊病有多严重。
与其守着虚胖的旧军队一起被拖垮,不如支持这个看似激进却可能带来生机的方案,同时保住自己的尊荣和影响力。
他缓缓举手:"汉钦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道。我赞成。"
万福麟、汤玉麟等人见辅帅已表态,又掂量了利弊,知道大势已去,反抗不仅无效,还可能失去现在的一切,也相继艰难地举起了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杨宇霆、常荫槐、以及于珍、邢士廉、熙洽等一众参与扩大会议的士官派将领身上。
杨宇霆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知道这方案一旦通过,他的势力将被连根拔起。
但在周遭无形的巨大压力下,在元老都已倒戈、宪兵虎视眈眈的注视下,他艰难地、缓慢地举起了手。
常荫槐见状,满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也只能跟随。
"全员通过。"张汉钦的声音落下,一锤定音。一场足以引发内战的风暴,被以这种高压与利益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强行压下。
————————————
方案既已通过,执行机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对士官派核心的处置也迅速展开。
杨宇霆、常荫槐、于珍、邢士廉、熙洽等人在散会后,均被张汉钦的亲信副官"客气"地请上了汽车。
车驾没有回各自的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