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总参议明鉴。对此二人,铭亦深感敬佩。
他们犹如执棋国手,带领江潮会周旋于英、美、日三方巨鳄之间,借力打力:从英、美、日获取亟需的资本信贷与先进管理经验,暗中交换某些工业技术以图自强。”
“其终极目标,始终如一,乃是壮大我本土资本,最终实现完全独立自主,摆脱外国控制。”
“虽为会中严格保密,但铭心中推断:能有此格局、威望与手腕者,非并称‘中国摩根’的张公权、陈辉祖二公莫属,此二人非伯即仲,乃我会之真正灵魂。”
————————————
张汉钦目光炯炯:
“如此说来,此二人亦有拳拳报国之心。那依你之见,如今在会内推动投机倾向、企图染指国事的,又是何人?”
李铭脸上掠过一丝厌恶,压低声音道:“乃是三闸‘暗潮总管’,及其掌控下的‘影舵’!”
“此二人身份虽秘,但会内皆知他们黑白两道通吃,与多方境外势力及国内腐朽集团勾结甚深,手上沾染了不少污秽,迫害过许多仁人志士。”
他说到这里,下意识地瞟了一眼始终沉默立于阴影中的苗剑秋。
苗剑秋冷哼一声,声音如同寒铁摩擦:
“诶?李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苗剑秋行事,一向光明磊落,秉公执法,忠于少帅,为东北谋利益,手上可只有鬼子的血和叛徒的命!”
张汉钦摆摆手,难得地露出一丝调侃的笑意:
“好了,剑秋。李先生并非此意,实在是你的‘苗阎王’威名远扬,让人心生敬畏啊!”
“哈哈哈——”
闻言,四人不禁齐声大笑,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顿时为之一缓。
————————————
张汉钦收敛笑容,回归正题,目光灼灼地看向李铭:
“李先生,如你所言,首闸与二闸皆是爱国大才。那么,以你对他们的了解,此二人有可能争取过来吗?”
李铭沉思片刻,谨慎地分析道:“少帅,依铭浅见,机会很大,但需方法得当。张公权、陈辉祖二公,本质是爱国金融家和实业家,而非政治投机客。”
“非但可以争取,更可能成为少帅经济建设的肱骨之臣!”
“他们注重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行事极为务实稳健。其核心诉求,在于保全和发展他们倾注心血、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