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枣木救窑与基因暗战(1)

林薇的指尖刚触到欧洲寄回的漏雨陶瓮,裂缝里的霉斑就蹭在掌心——原本光滑的瓮壁,现在布满不规则的浅褐色裂纹,用手指一按,雨水就顺着缝隙渗出来,滴在桌上的手作筐子上,留下深色的水痕。“200个全这样!”汉斯的哭腔从听筒里钻出来,背景音里有瓷器碎裂的声音,“有个法国客户把陶瓮摔在地上,碎块里全是没烧透的夹生陶土!欧盟消协要赔150万,25家品牌全跟咱们断了合作!”

基地外的吵闹声震得窗户发颤。50户农户举着“还我燃料损失”的牌子,老秦站在最前面,手里攥着湿淋淋的枣木柴:“咱们用启星的湿木屑柴烧瓮,不仅没赚到钱,还得赔欧洲的损失!再没干柴,咱们的窑厂就只能拆了!”

林薇刚要说话,王大姐抱着欧盟的临时禁令冲进来,“5000欧元批检测费”的红色印章像块烙铁:“土耳其、匈牙利的供应商都停货了!国内文旅店全在卖启星的‘安全手作’,咱们的订单全黄了!”运营小张举着账户明细哭:“就剩2000块,连租烘干设备的钱都不够,500套订单要赔80万,咱们真的要倒闭了!”

原料仓库的门被贴上了“封条”。3家供应商站在门口,指着堆在角落的湿枣木:“要么把欠的15万还了,要么就用这些破木头抵账!”

联盟群里的消息更让人心沉。山西染坊发了张“启星燃料供应协议”的照片,配文“跟着正规企业,才能做安全手作”;河北竹编跟着转发,还在群里发了张“基地枣木苗圃”的卫星图,启星的人立刻评论:“这苗圃我们已经安排人‘处理’了,传统手作就等着没燃料吧”。

“没燃料?咱们老祖宗靠枣木槐木照样烧陶,现在怎么就没燃料了!”婆婆突然从枣木柴房的梁上抽出张泛黄的纸,纸页上沾着黑色的柴灰,“你爷爷1926年在山区,没松木柴就用枣木槐木混合烧!这里有他的笔记,写着‘枣木晒7天,槐木去了皮,按3:2混着烧,火候到了,陶瓮比松木柴烧的还结实’!”

林薇赶紧接过笔记,纸页脆得一碰就掉渣,用毛笔写着:“枣木选直径3cm的新柴,晾晒7日至含水量15%;槐木需剥去老皮,留内层嫩木;两者混合烧窑,火候‘外蓝内红’时停火,焖窑3时辰,陶瓮无夹生、无裂纹”,落款日期是“1926年11月3日”,旁边画着燃料混合比例、火候判断的示意图,连“柴堆要留通风口”都标得清清楚楚。

半小时后,基地的空地上摆满了枣木和槐木——婆婆的老邻居、学员的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