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一滴凉水,落入了已经滚烫的热油中,大殿之内顿时沸腾起来。
文武大臣们面色激动,议论纷纷。
赵弘明看着群臣的反应,并没有急于表态。
过了好一会儿,一位武将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楚国和齐国实力强大,贸然发兵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弘明知道满朝的文武官员,在被他杀过一批后,留下的无不是人精,向来狡猾的很,不见兔子不撒鹰。
此人站出来替百官探探他的态度和口风,并非真的不愿。
赵弘明微微一笑,说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但朕意已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楚国和齐国如何能挡得住朕的百万大军?更何况,有朕在此,便是有最大的保障,你们还有谁赞成,谁反对?!”
有文臣见到赵弘明语气中多了几分不善,急忙也站了出来,圆场说道:“陛下英明神武,臣等佩服。但兵家大事,万不可草率,在发兵之前还需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是。”
赵弘明点头表示赞同:“爱卿所言甚是。传朕旨意下去,让各州各郡加紧备战,同时在赵国中调集粮草辎重随军出征。朕是告知你们,不是让你们提意见的。退朝!”
赵弘明猛的一挥衣袖,从龙椅中走下,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头也不回的离去。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诺。
建武五年,魏国灭赵之后,六十万大军东进,正式攻齐。
而在魏国攻齐的同时,楚国也与齐国结为同盟之国,共同抗魏。
就在魏国派出六十万大军的时候,楚、齐两国也派出七十万大军,与魏军决战于野。
此战楚、齐两国几乎是精锐尽出。
各国的世家和武学势力无不鼎力支持。
就是许多被魏国的武学势力,不满魏国的“招安”,不愿屈于魏国王室之下,打着反魏的旗号,也加入了楚、齐联军,让楚齐联军的实力空前的庞大。
魏楚齐边境,原野辽阔,狂风卷起滚滚烟尘。
天际线上,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动。
魏国六十万大军与楚齐联盟的七十万大军对峙于这片苍茫的大地上。
战鼓擂动,声震天地,魏军将士们铠甲鲜明,刀枪如林,他们眼神坚定,气势如虹。
这片战场上的六十万魏军,其中过半都是经过灭赵、灭韩的武夫,是历经沙场磨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