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应下:“没问题,我这就回去禀报杜大人,三日之内定能将琉璃瓦调拨到位。”
待主事离去,刘文走进来,递上商情簿:“大人,东市的商户数据整理好了。有三家商户实力最强,分别是经营粮食的‘裕丰行’、贩卖盐铁的‘旺记庄’、做木材生意的‘兴顺号’——这三家都有意参与改造,且都申请了‘诚信玺’,若是能拉他们入伙,我们的招标胜算更大。”
赵玉琸翻看数据,指尖在“裕丰行”的名字上停顿:“这家裕丰行,去年的粮运量占东市的三成,与江南漕运码头关系密切,若是能和他们合作,平准仓的漕粮储备能更稳定。你去约裕丰行的掌柜,就说我以市令署的名义,请他明日来署中议事。”
刘文领命而去,赵玉琸又拿起杜仕恩送来的招标细则,逐页细看。
细则中明确标注“东市改造后,将划分‘粮贸区’‘丝绸区’‘手工艺区’等功能区域”,其中“粮贸区”的地块最大、位置最优——杜仕恩说的“预留最优地块”,显然就是指这里。
“大人,周闻瀚大人派人送来消息,说陛下明日早朝会询问‘诚信印’与平准仓的推行情况,让您提前准备奏报。”官风走进来,递上一张字条。
赵玉琸接过字条,心下了然。周闻瀚这是在提醒他,明日要在陛下面前好好表现,以滋圣眷。
他对官风道:“你去把近一个月的商税增收数据、‘诚信印’商户的经营增长情况、平准仓稳定物价的案例,都整理成简明的奏报,今日之内交给我。”
当晚,赵玉琸在书房熬夜修改奏报,将商情簿中的精准数据融入其中:“自推行‘诚信印’以来,京师商户投诉量下降七成,粮、布等民生商品价格波动控制在五分之内;平准仓启用至今,共调拨应急粮十二次,稳定物价八次,惠及百姓逾十万人;商税月均增收五千两,其中‘诚信玺’商户贡献三成——件件实绩,皆可证明新政可行。”
早朝,赵玉琸将奏报呈给永昌帝。皇帝翻看时,周闻瀚适时出列:“陛下,周市令推行的新政,不仅稳定了京师市场,还为国库增收了商税,更赢得了民心。昨日臣在民间巡查,百姓们都说‘有周市令在,我们买东西放心,过日子踏实’——此等能臣,当予以嘉奖。”
永昌帝放下奏报,看向赵玉琸,语气带着几分难得的赞许:“你做得不错,没辜负朕的信任。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赵玉琸躬身道:“臣不求赏赐,只恳请陛下允许臣将‘诚信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