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不其然,三日后,永昌帝下旨,革去杜仕恩工部尚书暂代之职,交由刑部查办。
消息传到市令署,刘文担忧道:“杜仕恩倒台,东市改造会不会受影响?我们之前和他协调的琉璃瓦、防水建材,还没完全到位。”
“不用担心。”赵玉琸冷静道,“陛下已任命周自临暂代工部尚书,此人做事严谨,不会因杜仕恩的事耽误工程。你去工部见周自临的副手,就说东市改造关乎民生,恳请贵部继续按原计划调拨建材——我们手上有杜仕恩签字的调拨批文,他不会不认。”
刘文领命而去,赵玉琸又对官风道:“你去告诉朋氏兄弟,让他们安心备考,此事对商行波及不大,外面的事不用理会。”
官风应下离去,赵玉琸独自坐在书房,视线穿过窗望向空中的流云。
杜仕恩上位不过月余便倒台,让他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官场的凶险。
他必须尽快强大起来,不仅要靠新政立威,还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比如将朋氏兄弟这样、正统科举出生的人作为自己的幕僚拉入朝堂,比如那些支持、跟随他的商户......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波诡云谲的朝堂中站稳脚跟。
几日后,周自临派人来市令署,邀请赵玉琸商议东市改造的后续事宜。
赵玉琸准时赴约,见周自临正坐在工部书房翻看改造方案,一身戎装未脱,脸上带着几分刚从军营回来的凌厉。
“周市令来了,请坐。”周自临没有抬头,语气平淡,“杜仕恩的事,想必你已经知道了。他留下的烂摊子,我会尽快清理,待公西尚书复职再归还代工之权,不会影响东市改造。”
“多谢周大人。”赵玉琸坐下,“我们已按原计划推进改造,只是之前协调的琉璃瓦还差一批,麻烦贵部多费心。”
“琉璃瓦的事,我已让人加急调拨,明日就能送到。”周自临指着方案中的“粮贸区”,“这个区域的规划很好,既方便漕粮运输,又能与平准仓联动,稳定京师粮价。你做得不错,比杜仕恩那些只会贪墨的官员强多了。”
赵玉琸抱拳道:“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做事,是臣的本分。若是周大人需要,市令署愿意配合工部,清理杜仕恩留下的其他问题。”
周自临听见赵玉琸这一番恭维的话,依旧波澜不起:“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往后东市改造,你我多配合,把实事做好,也让陛下放心。”
离开工部,赵玉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