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道难关。
而陈常在对于这种高透光率的玻璃制造,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你要是让他去烧,那累死他,他也烧不出来。
就像是对他各个实验室的学生们一样。
他知道的,专业的,他可以尽可能的去教授他们,自己知道并理解的知识。
如果碰到了自己的知识盲点,或是自己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科目。
他也只能把他知道的一些大概的理论和过程,给他的学生们讲出来。
至于剩下的,就得需要他的学生们,和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傅们去慢慢的摸索了。
比如就是这几个简单的镜片。
如果你想要看的更远,更清晰。
看到的东西不走形,不移位。
那么你就得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想办法去除玻璃中的杂质,让这块玻璃变得更纯净,更清晰。
这样你才能看的更远,瞄的更准。
而这里面除了精密设备厂自己的人之外,化学实验室的人也得去帮忙。
因为镜面上刻度的蚀刻和上色,还需要他们来攻关。
虽然用坚硬的刀片也能刻出来刻度,但那种刻度任何一个人看过之后,都会眼晕。
至于镜面的磨制,在现在来说,那就是绝对的手艺活了。
这些都是吴师傅他们这些当年做眼镜,做宝石首饰,跟着师傅吃了多少的苦,才从师傅那里学来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整个精密设备厂,几乎所有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是吴师傅和孙师傅他们的徒子徒孙。
这里面有男人也有女人,而且对于磨制工艺,这种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女同志还是占了大多数的。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当初陈常在,对吴师傅和孙师傅说的那句话。
“这双手,是伟大的。”
就算是在整个精密设备厂的努力之下,也就是在前些天才拿出来了这个一米测距机。
上次高射机枪试枪都没赶上它。
但是现在望远镜,和精准步枪的狙击瞄准镜,倒是开始生产出来了一些。
已经开始装备部队了。
随着观测手,不断的报出距离和坐标,那门被支腿支撑起来的三十七毫米单管高射炮。
也在不断的转动调整着炮管的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