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跟着岗哨走进洞内,只见洞内宽敞干燥,两侧站着数十名手持武器的义军士兵,个个眼神锐利。张毅坐在洞中央的石凳上,穿着一身黑色短打,腰间别着一把弯刀,脸上没什么表情:“护宋军?就是那个在鹰嘴谷打赢金兵的队伍?找我何事?”
老郑呈上书信,恭敬地说道:“我家殿下赵玥公主,听闻张首领率义军抗击金兵,保宜兴百姓平安,心中敬佩。如今金兵在江南增兵,单靠一支义军难以长久,故派在下前来,提议护宋军与张首领的义军联合,共抗金兵,复我大宋河山。”
张毅接过书信,拆开后先看了附在里面的布防图,眉头微微一动——图上标注的金兵粮道,正是他最近想偷袭却苦于不知具体布防的地方。他接着看书信,看到“金兵不灭,大宋不存;义军不联,百姓难安”一句时,手指顿了顿,抬头看向老郑:“你们护宋军,真愿意跟我们这些‘山野义军’平起平坐?不抢我们的粮草,不夺我们的地盘?”
“张首领多虑了。”老郑从容回道,“我家殿下常说,所有抗击金兵的队伍,都是大宋的兄弟。护宋军的粮草,有百姓支援;护宋军的目标,是赶走金兵,不是争夺地盘。此次联合,我们愿共享情报、共分粮草,若是作战,也会根据双方兵力分配任务,绝不让张首领的弟兄吃亏。”
张毅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洞壁前——那里挂着一张破旧的大宋地图,江南一带已被密密麻麻的“金”字覆盖。他手指划过“常州”“宜兴”,声音低沉:“我张毅当年带着弟兄们离开家乡,就是因为金兵杀了我全家。这些年,我拒绝联合,是怕遇到打着抗金旗号却抢百姓粮食的败类。既然护宋军有诚意,又有真本事,我张毅就信你们一次!”
他转身看向老郑,伸手握住他的手:“回去告诉赵玥公主,我张毅愿率两百弟兄,与护宋军联合,共抗金兵!”
无锡:说动务实陈奎阿福抵达无锡时,正赶上陈奎的义军在收割百姓捐赠的稻谷。陈奎是个四十多岁的庄稼汉,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看到阿福,放下手中的镰刀,抹了把汗:“护宋军的使者?先别急着说联合,等我把这亩稻子收完——这可是弟兄们半个月的口粮。”
阿福也不着急,拿起镰刀帮忙收割。两人一边干活,一边闲聊。阿福说起鹰嘴谷大捷时,如何用滚石、火油伏击金兵,陈奎听得眼睛发亮;说起护宋军如何保护百姓,百姓又如何主动捐赠粮草,陈奎停下镰刀,叹了口气:“我这队伍,最缺的就是粮草。上次偷袭金兵粮道,损了十几个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