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91. 朝廷派李嵩安抚(3)

九成、李山等人分坐两侧。宴席开始后,李嵩并未提及“安抚”事宜,反而不断询问宣城的兵力、粮草与财政情况:“赵郡主,听闻宣城收复三县后,招募了不少士兵,不知如今共有多少兵力?粮草储备可够支撑一年?”

赵玥心中早有准备,笑着答道:“回大人,宣城如今仅有五千兵力,其中两千还是新招募的预备役,尚未经过系统训练;粮草储备也仅够支撑半年,还需朝廷拨款接济。”她故意将兵力报少了一半,粮草也只说一半,避免让李嵩知道宣城的真实实力。

李嵩显然不信,继续追问:“可本官在码头看到,宣城的水师战船数量不少,且船体坚固,若仅有五千兵力,如何能驾驭这么多战船?”

“大人有所不知,”张九成立刻接过话茬,“那些战船多是修缮的旧船,且水师士兵仅有五百人,多数战船只是停泊在码头,用于威慑金军,并无实战能力。”他一边说,一边给赵玥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必担心。

李嵩眯了眯眼睛,没有继续追问,却端起酒杯,看似随意地说道:“赵郡主年轻有为,能在短时间内守住宣城、收复三县,实在难得。只是,如今朝廷正与金国商议议和之事,若宣城继续与金军开战,恐会影响议和大局,郡主对此有何看法?”

这话一出,宴席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李山刚想开口反驳,却被赵玥用眼神制止。赵玥放下酒杯,语气坚定:“大人,金军屡次侵犯我大宋疆土,残害百姓,若不坚决抵抗,只会让金军更加嚣张,议和也只会是一纸空文。宣城作为抗金据点,守土抗金是分内之事,绝不会因议和而放松警惕。”

李嵩脸色微沉,显然对赵玥的回答不满:“赵郡主此言差矣!议和是为了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是朝廷的长远之计,郡主应当以大局为重,不可一味好战。”

“大人,”赵玥直视着李嵩,声音提高了几分,“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并非只有议和一条路。若我们能将金军彻底赶出大宋疆土,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宣城的百姓也支持抗金,若朝廷强行议和,恐怕会寒了百姓的心。”

李嵩被赵玥反驳得哑口无言,只能端起酒杯,掩饰自己的尴尬。宴席在略显沉闷的氛围中继续,李嵩不再提及议和与军备之事,转而询问起宣城的政务与百姓生活,赵玥与张九成则小心应对,只捡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回答,不让他抓住任何把柄。

宴席结束后,李嵩被安排在府衙西侧的驿馆休息。他刚走进驿馆,便屏退了侍从,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