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95. 朝堂争论战与和(1)

宣和四年十一月末,临安大庆殿内的铜炉燃着昂贵的龙涎香,烟雾袅袅上升,却驱不散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宋高宗端坐龙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椅臂上的龙纹,目光扫过阶下分列的两派大臣——左侧以枢密使韩世忠为首的主战派,个个面色凝重,手按腰间佩剑;右侧以宰相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则身着锦袍,神态倨傲,手中的象牙笏板在掌心轻轻敲击。一场围绕“是否支持赵玥抗金、是否继续对金作战”的争论,正剑拔弩张地展开。

“陛下!”韩世忠率先出列,声如洪钟,震得殿内烛火微微晃动,“宣城一战,赵玥以八千兵力击退完颜烈两万大军,收复三县,稳固江南屏障,此等战绩,足以证明抗金之路可行!如今赵玥请求与周边州府结盟,朝廷若能给予粮草、铁矿支持,必能让江南抗金势力连成一片,届时不仅可保江南无虞,甚至能北上收复失地!”

他话音刚落,主战派大臣纷纷附和:“韩枢密使所言极是!金军屡次背约南侵,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唯有坚决抵抗,才能让金国知难而退!赵玥深得民心,军力强盛,正是朝廷倚重的抗金栋梁,绝不可错失良机!”

秦桧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缓步出列,手中笏板指向韩世忠,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韩枢密使此言差矣!赵玥虽有小胜,却也耗费粮草无数,如今宣城兵力不过三千,周边州府更是各自为战,即便结盟,也难敌金国数十万大军。更何况,金国已派使者前来议和,愿归还淮河以南部分土地,只需朝廷每年缴纳岁币,便可换来太平,何必再让百姓遭受战火之苦?”

“岁币?太平?”韩世忠怒极反笑,上前一步,目光如刀,“秦相忘了靖康之耻吗?忘了二帝尚在金国受苦吗?当年金国也曾许诺议和,可转头便撕毁盟约,南下侵宋!所谓的‘太平’,不过是金国的缓兵之计,若朝廷今日妥协,明日金军便会卷土重来,到那时,江南恐也难保!”

主和派大臣立刻反驳:“韩枢密使未免太过危言耸听!金国此次派来的使者,携带国书,言辞恳切,绝非虚情假意。如今国库空虚,士兵疲惫,若再继续作战,恐会引发民变,得不偿失!赵玥虽有抗金之心,却也难保日后不会拥兵自重,成为朝廷隐患,不如趁议和之机,收回其兵权,以绝后患!”

“一派胡言!”主战派中的御史中丞王纶气得须发皆张,“赵玥在宣城减免赋税、安置流民,深得民心,士兵们更是愿为其效死,何来‘拥兵自重’之说?臣曾派人前往宣城探查,见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百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