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97. 赵玥受职保独立(1)

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二,宣城府衙的正厅内,红绸缠绕的廊柱与悬挂的“奉旨授职”匾额,将整个空间烘托得庄重而喜庆。赵玥身着崭新的银色铠甲,肩甲上雕刻的云纹在晨光下泛着冷光,她双手捧着宋高宗亲赐的“江南防御使”印玺,指尖轻轻摩挲着印面的篆字,目光却透过敞开的厅门,落在府衙外操练的士兵身上——那里,李山正率领三百骑兵演练冲锋阵型,马蹄踏地的轰鸣与士兵的呐喊声,如同一股坚韧的力量,顺着寒风传入厅内。

“赵防御使,”钦差李嵩站在一旁,笑容温和却带着几分试探,“陛下授予此职,足见对您的信任。日后宣城军政要务,还望您多与监军张大人商议,若有重大决策,及时奏报临安,莫要辜负陛下厚望。”

赵玥缓缓转身,将印玺交给身旁的侍从妥善收好,语气恭敬却不失坚定:“李大人放心,臣自当遵守朝廷规制,军政要务定会如实禀报。只是宣城地处抗金前线,金军动向瞬息万变,若事事皆等朝廷批复,恐会错失战机。臣恳请大人回禀陛下,允许宣城军队在应对金军突袭时,拥有临时调度权,待战事结束后,再补奏详情。”

这番话看似是“请求”,实则是明确划清界限——接受“江南防御使”的官职,是对朝廷权威的认可,也是为了获取抗金所需的粮草与名义支持;但拒绝“事事奏报”,坚持“临时调度权”,则是为了守住军队的独立性,避免被临安的战和之争牵绊,失去战场主动权。

李嵩心中一凛,他没想到赵玥会如此直接地提出“自主权”的诉求。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厅内站立的张九成、李山等官员——他们虽沉默不语,却个个眼神坚定地望着赵玥,显然是早已达成共识。“此事关乎朝廷规制,本官无法擅自应允,”李嵩谨慎地回应,“但会将您的诉求如实禀报陛下,相信陛下会权衡前线实情,给出合理答复。”

赵玥微微颔首,没有再继续追问。她清楚,朝廷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地方军队的控制权,这场“保独立”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三日后,监军张谦正式入驻宣城。这位秦桧门生身着青色官袍,随身携带的文书袋里,装着密密麻麻的“军政监察条例”——从士兵训练时长到粮草消耗明细,甚至连将领的会客记录都需每日报备。他刚到府衙,便拿出条例,对赵玥说道:“赵防御使,按朝廷规矩,今后宣城军队的训练计划、粮草收支、兵力调动,需每日记录在案,由下官审核后上报临安。若您需调动江南抗金联盟的各州府兵力,需提前七日提交奏疏,经朝廷批复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