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杀害的亲人,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士兵们深刻明白,他们守护的不仅是朝廷的疆土,更是自己的家园与亲人。她还规定,士兵的家属可优先获得城内的耕地与工坊岗位,若士兵战死,其家属可获得三年的粮草补贴。这些举措,让士兵们对“宣城军队”的归属感远超对“朝廷军队”的认同,也让张谦试图安插朝廷将领的计划屡屡落空。
在粮草补给方面,赵玥与江南抗金联盟的各州府达成协议:宣城以“传授抗金战术”“提供战船修缮技术”作为交换,从湖州、常州等地获取铁矿与粮食;同时,她在宣城周边推广“军屯制度”,组织士兵在闲置土地上耕种,不仅解决了部分粮草需求,还让士兵们在农闲时参与耕种,进一步强化了“守土即守家”的意识。当张谦提出“将军屯粮草纳入朝廷调配”时,赵玥直接拿出士兵与农民的联名信——信中写道,若军屯粮草被调走,士兵与农民将无粮过冬,恐引发民变,让张谦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宣和五年正月,金军探子得知宣城“换帅”且有朝廷监军入驻的消息后,认为宋军内部必然出现矛盾,便派遣五千骑兵,突袭宣城周边的宁国县,试图夺取县城内的粮仓。
消息传到宣城时,张谦正在审核上周的训练记录,他看到急报后,立刻说道:“此事重大,需立刻奏报朝廷,等待批复后再调动兵力!”
赵玥却深知,宁国县距离宣城仅五十里,金军骑兵一日便可抵达,若等待朝廷批复,县城早已失守。她当即下令:“李山率领三百骑兵,即刻驰援宁国县,从侧翼袭击金军;周平率领两百步兵,携带火箭,绕至金军后方,烧毁其粮草;我亲自率领一百水师,从青弋江顺流而下,截断金军退路!”
“赵防御使,你这是擅自调动兵力,违反朝廷制度!”张谦上前阻拦,语气激动,“若朝廷追责,你我都难辞其咎!”
“张大人,”赵玥目光锐利地看着他,“如今金军兵临城下,若因等待批复而丢失宁国县,导致百姓遭殃,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吗?”她不等张谦回应,便转身走出府衙,翻身上马,朝着水师码头疾驰而去。
张谦看着赵玥的背影,气得浑身发抖,却也无可奈何——他虽为监军,却无实际兵权,无法阻止赵玥出兵。他只能匆匆写下奏疏,派人快马送往临安,弹劾赵玥“擅自调兵,违逆朝廷”。
然而,奏疏还未送到临安,宁国县的捷报便已传回宣城——李山率领的骑兵从侧翼突袭,打乱金军阵型;周平的步兵烧毁金军粮草,断其补给;赵玥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