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翼翼地提取、编号、装袋,迅速运回了青山分局技术中队。
在分局灯火通明的解剖室和物证处理室内,技术人员屏息凝神,开始了细致入微的清理和检验工作。
他们用软毛刷和清水,一点点冲洗掉附着在骨骼和衣物上的厚重淤泥,仿佛在揭开一层层掩盖真相的历史面纱。
当所有物品被清理干净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景象更加清晰,也愈发令人心悸:渔网内,除了那些总重高达160斤、用于沉尸的石头之外,便是死者的衣物——一件磨损严重的深色外套、一条普通的化纤长裤,以及一件手织的、已经变形的毛衣和同样质地的毛裤。
法医室内,戴着口罩和手套的法医们神情专注,将所有骸骨按照人体解剖学位置一一拼接起来。
当一副基本完整的人类骨架呈现在不锈钢解剖台上时,一股无形的寒意弥漫在空气中,经确认,这些骸骨属于同一个人。
根据骨骼的形态特征、骨垢愈合情况以及骨盆结构等专业指标进行测算,法医给出了死者的初步画像:男性,年龄大约在45岁左右,身高约165厘米,体重约70公斤。
其骨骼显示,上身较为粗壮发达,而下身相对普通,这一特征与当地长期从事划船、撒网等劳作的渔民生理特征高度吻合。
然而,随着检验的深入,第一个巨大的、令人费解的谜团出现了——法医对每一块骨骼进行了反复检查,甚至动用了高倍放大镜和特殊光源,却惊愕地发现,骨骼上没有任何明显的、由锐器(如刀、斧)或钝器(如锤、棍)造成的砍伤、刺伤或粉碎性骨折痕迹。
连死者的衣物上,除了正常磨损和淤泥沾染外,也没有发现任何利刃割裂或猛烈拉扯破损的迹象。
死因是什么呢?
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此刻却成了横亘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个难关。
既非利器致命,也非钝器重击,难道他是自然死亡后被抛尸吗?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诡异的阴影开始笼罩在案件之上。
紧接着,第二个巨大的矛盾接踵而至——
死亡时间???
骸骨已经完全白骨化,软组织荡然无存,通常达到这种程度,在湖水这种复杂环境中,至少需要数年,甚至可能长达十年以上的时间。
但是!与骨骼的“古老”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死者的衣物,虽然陈旧脏污,但纤维强度尚可,像是近些年才被丢弃入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