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5章 抓捕王光明(4200字)(2)

严,又像巨石压在他心头。

最终,一种狭隘的、愚昧的“血缘”纽带和“家”的观念占据了上风。

他一咬牙,将家里仅有的、藏在墙缝里准备用来修房子的三千多块钱,颤抖着塞给了王光明,并哑着嗓子叮嘱:“快走!走得越远越好!再也别回来了!!我就当就当没养过你这个儿子!!”

此后的两三年里,王光明确实如同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回来过,也没有任何音讯。

村里人,包括左邻右舍,都渐渐相信了他们父子早已“脱离关系”的说法,王大强也独自一人,在恐惧、自责和一丝侥幸中,守着这个惊天秘密,苟延残喘。

直到最近两三年,风声似乎过去了一些,王光明才开始像幽灵一样,偶尔在深夜悄然返回。

他变得更加谨慎,停留时间极短,有时会丢给王大强一些皱巴巴的钞票,算是“尽孝”,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地对坐,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

王大强也不敢多问,每次他回来,既盼着他能带来一点“家”的气息,又恐惧着他带来的危险,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这一切,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当初案发后,在周围十公里范围,乃至整个望宁县进行大规模、拉网式的dna信息采集时,会漏掉了王光明这头真正的恶狼。

因为表面上,他早已和王大强“脱离了父子关系”,在王家村的户籍和常驻人口记录里,他早已是一个“不存在”的人。

当初采集人员上门时,王大强更是按照王光明事先的“叮嘱”,也是出于自身的恐惧,对着村干部和警察信誓旦旦地保证:

“我早就没这个儿子了!他死在外面都好几年了,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村干部在一旁也佐证了父子关系早已破裂,采集人员看着这家徒四壁的景象和王大强那“悲痛”而“决绝”的表情,自然没有理由,也没有法律依据去强行追查一个“不存在”的人,就这样,让王光明成为了dna比对网络中的一个致命盲点。

随着王大强带着哭腔和颤抖的彻底交代,王光明作为“三女童案”头号嫌疑犯的身份,已经基本坐实。

现在,摆在专案组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抓捕归案!

根据王大强提供的模糊信息——王光明可能藏身在沿海某省的一家电子厂“打螺丝”,以及一个他偶尔会使用的手机号码——技术侦查手段迅速跟上,很快便精准锁定了王光明的藏身之地:南方沿海城市深城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