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5章 安居乐业(2)

除三年大查之外,还有每年的小查。

另外县城中各坊设坊正、武侯;周围村落百户一里、五里一乡,设里正、佐史、村正、保长。

凡涉户籍之事,每月一报,层层上交,这制度比之凤京也不差了。

正因为如此,责任明确,能够准确把握各户的情况,才能做到分层安置。

秦昭琼随机抽查了几坊,其中坊正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都是扎根基层的良吏。

又去北门那安置的四坊之中巡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听说朝廷的赈灾钦差、长公主殿下亲自来慰问,不少老人都坚持出门相迎,颤颤巍巍上前。

秦昭琼没让人拦着,亲自进到一户人家。

这是个大杂院,分为前、中、后三院。

此坊在北门城根,本身的住家比较少,倒是不少用于仓储的货栈。

大杂院原本是个旅店,里头多是大通铺,给那些临时歇脚的、囊中羞涩的、晚上来不及出城的力工农户等,花几个铜板就能住一晚。

听到前院的动静,杂院不少人都出门查看,一眼望去竟有大几十号人。

里头共住了五十一户人家,坊正如数家珍,看到谁都能介绍出一两句情况。

这可不是提前安排,因为是秦昭琼主导随意指了一处。

说明那司户曹不是吹嘘,坊正对自己辖区内的住户了解很深。

就在此时,一位干巴老太太在搀扶之下慢慢晃到了前院。

耆老来到近前,攥紧了秦昭琼的手一阵摇晃,“大人都是好人呐,坊正他们都是好人呐”

来来回回就是这么几句话,但激动的神色不是作伪,能看得出真心实意来。

她应不是县城中人,面庞泛着酱褐色,皱纹自额角一路裂到脖颈,每一道沟壑里都嵌着半世的日光和风沙。

那双手刚一握上,秦昭琼便感觉到了粗粝的刺痛感。

指甲中间有明显的隆起,那是一辈子做活的证明。

老人家耳朵有些背,秦昭琼俯下身子凑到她耳边,耐心询问日常的生活。

一句话说三五遍她才能听明白,有时候回答还会牛头不对马嘴。

她不知道什么钦差、长公主,只知道是大官,说两句就会止不住地夸赞龙门县好。

偏她说话还有很重的乡音,秦昭琼也不太听得懂。

身边有那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