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
第二天上午我俩一起游览层峦叠水,长轴般的瀑布-岩石-水潭-碑刻尤如激情-理性-生活-仪式的对称。她一路开心地让我不停给她拍照,也偶尔抢拍了一张我十分喜爱的过山洞的背影,有一段设置为微博和微信的头像。走累了就并排坐在石阶了,她给我看了相册中从小到大、不同时段的照片,既像父女又似恋人
下午去了一座美丽的布依族乡村,在午后阳光中,不时有各色鸟儿降落于脚下蹦蹦跳跳,灵动可爱。我们悠闲地躺在一棵千年古树浓荫下的竹椅上沉浸式地开启了一场灵智对话,探讨生命展望未来,周围喧闹的人群和景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最后一天上午她家中有事说中午过来接我吃当地的招牌米线,然后送我去机场。我一个人踱出宾馆在周边的树木园林中闲逛,倏然生出山水无情,田园已老的感慨写下一首久违的抒情诗一一
荒芜的葡萄园
荒芜的葡萄园
金黄的枝蔓一望无际
仿佛还弥漫着醇酒的芬芳
曾经歌声中的采摘
月光下的舞蹈
那时的世界一片繁华和沉醉
如今的孤独犹如周围的层峦
成熟的画面抽象而悲凉
而那些早已变质的溪流
依然有可怜的鱼儿出没
象征权力的赤色阁楼
在远处的丛林中闪闪发光
道路蜿蜒
两边倏忽即逝的丛林
开满各色的未知花朵
吃完这顿与5年前和女儿在广西阳朔同样美味不可多得的米线,回味无穷中到达与故乡花河规模相当的小型机场,深深拥抱中满含着不舍,心跳加速中我听到的却是从此告别的声音
一个月后我收到她的一条短信:敬爱的老师,我已返沪。下月结婚。再见。谢谢!
在开往冲绳的游轮甲板上我给她发了第一个4年后短信:姗姗,久违。我是朱老师。在熊猫游轮的贵宾客人名单上看到你的名字,是你吗?
“是我呀,朱老师,好久不见啊!”
我们约好在顶层的露天池畔酒吧。
我戴上一顶银灰色的旅行帽,提前十分钟坐到了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望着楼下游泳池欢乐彩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