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闽都之鼓山、林则徐故居和名士辈出三房七巷(2)

一人”。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状况,于是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同时,为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林则徐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法学学者刘恒焕认为,这一举措“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19],他进一步称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林则徐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他萌生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并推动了之后“洋务运动”开展及“福建船政局和马尾水师的建立。但因治标不治本和未触及体制变革的改良主义,再加上身处清朝末法末世的大周期中,终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c.“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随着对西书的翻译、对西事的了解,林则徐对沙皇俄国侵略势力的迅速膨胀极为关注,并预见到“夷生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且他国效尤”的可能性,对沙俄保持着高度警觉。谪戍新疆时期,林则徐始终关注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沙俄的认识。在告病家居时,有人问林则徐西洋的事情,他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一一事实证明,在晚清历次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沙俄是侵夺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

并于退休前(1849年)岳麓山下约见素有大志,刚直不阿的左宗棠进行了史称的“湘江夜话”,老少两杰互慕已久,相见恨晚!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后来左宗棠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