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日宴上。新冠前后我读了他在大理写的几组诗印象颇深,悠远旷达,美奂美轮。把经典和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尤其我对他讲的“个体写作”深以为然。连“网红大咖”罗振宇都在某节目中大加褒奖。
有一点抱歉的是我在此轶文的上篇误写赵野兄曾在刘波麾下干过广告,经苏历铭提示应该是湘财证券系统。由于写此文几乎全凭记忆,且正如伐柯弟所言的“闲情偶寄”,再加上老了,时常出现断片,错误难免。包括续一中评介“北京圆明园诗社”一节也被该社当年成员殷龙龙兄批评指正。
詹小林:屡次相约憾未相见的同道兄弟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詹兄就在浙江台州创办了铅印的民刊现代诗报且颇具影响力。彼时刊登了我的多篇诗作尤其是被敬亚兄在禁地的沉沦与超越一文中称为现代诗歌第一首所谓性诗的“热带雨林”,颇有点冒天下之大韪的意思!
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中我为了满足主办方“流派”的标准,东拼西凑了一个所谓“体验诗派”(因为我所在的黑龙江不象南京、上海尤其是成都等诗歌山头兵强马壮,一呼百应),未经同意还把小林兄及现代诗报也拉入了阵营。所以“体验诗”从提出之日就称不上一个流派,只是一个写法而已。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使用“体验诗“的说法,其实只是我个体写作的一种状态和风格罢了。
但却也因此与小林兄结缘,尤其我2000年北漂帝都混迹地产江湖那些年,他多次到京邀约相见都因为我几乎一直处在出差的路上而未能如愿。而且他每次都以有校园美女相陪为饵相钓。记得最后一次我己从外地登机但飞临北京上空时却因大雨而被迫旁落青岛,再次错过!一一不知是我无缘见小林兄抑或无缘见美女哈
唐亚平:象普通人一样过日子,象上帝一样思考
唐亚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代诗”发韧和兴起时的一员女将犹如水泊梁山一众枭雄中的“一丈青”!我在1986年写的类似“第三代”亚宣言的第三代诗概观中曾对她有着墨描写一一
“唐亚平是以黑色沙漠组诗笼罩诗坛的。读地的诗我有一种颤栗的亲切。这女子寂寞而超然,孤单而独立。没有黑夜,人姓将无所收益。她的黑夜意识温馨而溢满真情,良心和欲望醒着,宁静而骚动。充斥着甜蜜的挣扎和痛苦的**,每一次发泻都是超越,每一次唤起都是遗忘,每一次占有都是失去,每一次奉献都是空虚。当女人真正意识到她是女人时,他们就最大限度地接近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