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她任副主编的家乡杂志北方文学上。
伐柯:边缘不边缘,影诗酒兼顾
这位“湖北佬”小诗弟,古灵精怪,短小精悍,能吹擅侃,活动家一枚。也毕业于我一直脱不了干系的吉林大学,我常被历铭讽为吉大夜校肆业。
在前不久我所在吉林财贸小院的唯二两位略有文名的诗弟刘庆张罗的一次吉大诗歌活动中,仁发兄发来的现场图片中我也被生拉硬拽的添列其中被称为吉大北极星诗社编外成员,使我这个在母校孤身𡘊战的“弃子”终于有找到了组织的赶脚
伐柯是继敬亚“赤子心”诗社和历铭临轩“北极星诗社”之后两届的诗社活跃份子,搞了个“边缘诗”,后来又建了群,几次解散和重建我都被拉了进去,主要成员是“第三代”后诗人,主要关注国际和社会话题。
新冠前后他和李亚伟还策划了一个南通“江东醇”诗酒概念,找了70位诗人做“名誉股东”和代言人,我也有幸加入,还获赠两箱签名题诗的订制酒,成为请客和送礼的佳品。
伐柯还是知名的影视人,曾担任过中影和阿里巴巴影业的高管,我与他第一次见面在芒克兄的生日宴及“1116俱乐部“的宴会上,同桌的有赵野和吕德安等第三代老炮。
楚天舒:老故事新诗友,新诗与古诗
楚天舒的名字是“老故事”品牌捆绑在一起的,一是他在cctv“老故事频道”的记录片;二是他在西三环中央新闻记录片厂附近开的老故事餐吧。尤其后者是我和苏历铭等北京诗友尤其有外地乃至国外诗友聚会和举办活动的主要场所。每次去时,诗友们喜欢“老故事餐吧”,一是老板天舒也是一位诗人;二是它的怀旧和人文气息;三是有几位或单纯或活泼的服务员小妹。一般天舒如果在场(通常他都在拍记录片的途中)都会岀来打个召呼或参与下。
天舒人和诗都比较古典而“正经”,和我一样在自由诗外也都经常写点古体诗自娱。正发起成立中国诗人俱乐部。
记得印象最生动的一次,最喜欢裁判式军棋(需要三人组队)打发“无鸡六瘦”时光的历铭和我,某晚实在找不到搭子就想起他,他热情响应邀我俩到他的“老故事”值班的宿舍大战了一场,再配上他的收藏多年的好茶,可谓纸上谈兵、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