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城喂女儿的吃法被太太制止。那时我是把食物先咬碎嚼烂然后放在勺里甚至嘴对嘴喂女儿,由于很像鸟爸爸喂小鸟的方式,被从北京来我家坐客的发小把兄弟李刚讥讽命名为“吐哺”一一后来太太每次提起尤其当着长大的女儿面都夸张地撇嘴:好恶心!
c.海滩小动物及小脚印:“第二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搬到了已在鼓浪屿预订的鼓浪屿别墅酒店。在二层房间的窗外披散着优雅迷人的海面和高低错落的厦门市貌。放下行李,我们第一时间走出大门,可爱顽皮的女儿光着小脚丫,一路在沙滩上睬出小脚印、咿呀叫着就冲进了哗哗的潮水中。吓得我和太太两人赶紧扑上去,一人一边把她像一个小动物般拎起来摇晃着,一家人开心至极无以形容”((节选自本书第一章第一章:同𥦬反目、相逢一笑泯恩仇)
北京影集:
a.去颐和园苏州街穿格格服拍照:2000年我们全家撤离闲居一年的珠海,我北上帝都重出江湖,太太带女儿回故乡蓝城,我们开始了两地分居生活。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2002年暑假女儿来北京我领她去颐和园游玩,当时正在上演她最喜欢并反复看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在古朴的苏州街她穿上清朝的服装服饰照相,小名格格的她仿佛成了真正的格格开心至极!
b.世交聚会:女儿每次来京,几位至交好友都会张罗带着他们的女儿或儿子一起聚会,希望建立父一代子一代的友谊。聚会餐厅多选在中关村的“南京大排档”或“南锣鼓巷”。孩子们虽然聚时都很开心,但由于不在一个城市特别是长大后分别去了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不同的国家留学甚至生活,因此非常遗憾父辈们的愿望基本落空了
c.上雅士班打通加拿大留学之路:女儿高中就上了英语班准备出国,为了强化英语,她暑假都来北京上雅士班。为了弥补这些年的聚少离多,她在京这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接送她上下课。而且下课还陪她去前门大街大栅栏、天坛公园等景点去玩,回暖加深了父女的感情,让我颇感欣慰和庆幸
上海影集:
a.遗失的诗歌:应该是2005年女儿小学三年级暑假我带她和老友苏历铭及他的女儿晴晴一起结伴旅游。第一站上海。印象最深刻两个打卡点一是当时的上海垂直地标“东方明珠电视塔”,我们本想登顶俯瞰魔都,结果大雾弥漫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为此还写了一首诗登东方明珠(可惜因没有纸版、手机版已找不到了);
b.新天地的旧时尚:二是上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