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歧路抉择(2)

,意气风发,论的是如何强兵救国,驱逐列强。不想今日,兵锋所指,竟多是昔日袍泽,革命理想,沦为权力倾轧的幌子。可叹,可悲!”

这话直接戳中了谢文渊心中最深的痛处。他叹了口气,苦笑道:“石兄,不瞒你说,我如今是真不知道路在何方了。只觉得这身军装,穿得憋屈。”

“路,从来都在自己脚下。”吴石的目光变得深邃,“关键在于,我们当兵,最初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依附某个派系,谋取高官厚禄,还是为了那个‘救国救民’的初心?”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却字字清晰:“如今局势,南昌方面,已然背离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之政策,大肆屠戮异己;武汉这边,虽暂举‘左派’旗帜,然内部纷争不断,外有强敌环伺,恐难持久。真正的革命火种,或许已然转移。”

“转移?”谢文渊心中一动。

“不错。”吴石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我近日接触了一些人,看到了一些事。真正的革命者,并未因屠刀而绝迹。他们转入了地下,深入了农村,正在积蓄力量,寻找一条真正能救中国的道路。那是一条更为艰难,却也更为彻底的道路。”

谢文渊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他隐约明白了吴石的意思。这条“更为彻底的道路”,指向的是那些正在被通缉、被污名化,却曾与他并肩作战,曾让他看到过底层民众真正力量的势力。

“石兄,你你是说”谢文渊的声音有些干涩。

吴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中小心地取出一本薄薄的、封面粗糙的小册子,递到谢文渊面前。谢文渊接过,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了封面上的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夜深人静时,仔细看看。”吴石的目光带着一种信任与期待,“文渊,我知你为人,重情义,明是非,并非甘于随波逐流之辈。如今的局面,非黑即白,容不得太多骑墙。是继续在这泥潭中挣扎,浑噩度日,还是去寻找那真正的星火,为这黑暗的中国寻一条光明的出路,你需要做出抉择。”

吴石没有久留,留下那本小册子和一番沉重的话语,便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雨夜之中。

那一夜,谢文渊宿舍的灯光亮至天明。他反复阅读着那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的观点,如同一道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积聚已久的迷雾。它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指出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论证了在敌人统治薄弱地区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可能性。这些论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