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潜邸效命(2)

己的军事力量。

桂系谢文渊的思绪飞快转动。桂系虽也参与了“清党”,但其与蒋介石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并非铁板一块。更重要的是,桂系控制的两湖,相对远离此时政治斗争最激烈的宁、沪、汉中心区域,或许能提供一个暂时的、相对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容身之所。在那里,他可以借助旧军队的体系隐藏下来,保住这“有用之身”,静观时局之变。

这无疑是一个妥协,甚至是一种倒退。意味着他要暂时放弃直接追寻“星火”的念头,重新回到那个他一度试图逃离的、充满倾轧与虚伪的旧式军队环境中去。但眼下,他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活下去,隐藏下来,等待时机,这成了他此刻最现实,也最无奈的目标。

他做出了决定:前往长沙,设法加入正在那里整编的、以原鄂军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选择鄂军,是因为他本身就是湖北人,籍贯上更容易被接纳,也便于隐藏身份。

他再次利用了地形的复杂和局势的混乱,悄然脱离了“观察组”,弄到了一套破旧的士兵服装和一些干粮,开始了向长沙方向的又一次潜行。这一次,他的心情比离开武汉时更加沉重和复杂。不再是满怀希望地追寻光明,而是带着一种近乎悲凉的决绝,主动投身于一个他内心并不认同的阵营,只为求得一线生机,一个或许渺茫的“待机”之所。

一路上,他目睹了“宁汉合流”后地方上的混乱景象。一些曾经活跃的农会、工会被捣毁,墙上刷着新的标语,气氛紧张。他小心地避开大的城镇和交通要道,昼伏夜出,风餐露宿,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在军校及战场上磨练出的生存能力,终于在一个多星期后,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地出现在了长沙城外。

经过一番周折和谨慎的打探,他找到了第十九军的招兵处。他没有暴露自己过去的真实职务和经历,只声称自己是原北伐军第一军的一名伤愈士兵,部队打散后流落至此,希望能投效家乡的部队,混口饭吃。招兵的军官看他虽然落魄,但体格精干,眼神沉稳,带着一股老兵特有的气质,加之是湖北同乡,便没有过多盘问,将他收录入伍,编入了一个新兵补充连。

就这样,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一营原营长谢文渊,隐去了所有的过往荣光与内心的激荡,如同水滴汇入大海,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第十九军某团某连一名普通的、沉默寡言的新兵“谢文渊”。

他重新穿上了那身灰色的军装,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枯燥操练。他收敛起所有的锋芒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