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暗礁潜行(1)

自漫水河畔那次惊险却又带着几分默契的接触后,谢文渊率领第十一支队在新四军游击队间接指引的区域内,成功跳出了日军的合围圈,得以在霍山北部山区获得了一段宝贵的喘息之机。部队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救治伤员,补充给养,靠采集和向山中零星村落购买,士气有所恢复。

然而,谢文渊内心的波澜却并未平息。新四军在那次危机中的出手相助,如同在他封闭已久的心湖中投入了一块巨石。他反复回想那个年轻向导沉稳的眼神和清晰的话语,回想对方对敌情的准确判断和无私的指引。这与胡特派员带来的猜忌、掣肘以及上峰那些不顾敌后实情的冰冷命令,形成了太过鲜明的对比。

但他深知,自己此刻仍身处国民党军事体系之内,周围耳目众多,尤其是胡特派员留下的那两名“联络参谋”,如同暗处的毒蛇,时刻窥伺着。他不能表露出任何异常的倾向,更不能与“异党”有进一步的公开接触。那次渡河,还可以解释为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若再有过从,必将引来杀身之祸。

他将这份复杂的思绪深埋心底,表面上更加勤勉地处理军务,指挥部队以小股多路的方式,继续袭扰日伪的交通线和孤立据点,不断向第五战区司令部发送“捷报”,同时,在关于“防共限共”的汇报中,依旧沿用“加强监视,暂无异常”的旧调,并有意将部队的活动区域控制在远离新四军主要活动范围的南侧。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随着日军在正面战场压力的减轻,主要兵力转向巩固占领区和准备太平洋战争,以及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高潮暗流涌动,大别山区的政治气候变得更加诡谲阴冷。上峰的电令愈发频繁和严厉,要求各部“严密防范异党渗透”、“发现可疑分子,立即逮捕,就地正法”。

压力之下,谢文渊支队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以支队副支队长马国栋为首的几个原桂系出身、思想顽固的军官,对谢文渊的“保守”策略日益不满。他们暗中与那两名“联络参谋”过往甚密,时常聚在一起,嘀咕着“支队长过于谨慎,恐贻误战机”、“对北边太过手软”之类的话语。

一次支队军事会议上,在讨论下一步行动方向时,马国栋率先发难:“支队长,如今上峰催得紧,要求我们积极‘肃清地方’。我建议,抽调主力,向北推进,对霍山境内的异党武装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剿’,既能完成上峰指令,也能扩大我部活动区域!”

此言一出,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几名倾向于马国栋的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