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九年(1940)的梅雨来得格外早。绵绵细雨笼罩着长江两岸,阵地上的泥土被浸得松软泥泞,战壕里积着浑浊的雨水。谢文渊站在观测所的雨檐下,望着雨幕中朦胧的江面,手中的电报已经被雨水洇湿了边角。
这是一封来自重庆的密电,措辞之严厉,为从军多年来所罕见。电文中明确要求“彻查旅内异己分子“,特别指出“近日发现有通共嫌疑之电台信号频繁出现在你部防区“。
“旅座,“程启明撑着油纸伞走来,声音压得极低,“军统的人又来了,这次带了两部侦测车。“
谢文渊将密电折好塞进口袋,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滴落:“让他们查。传令各营,配合调查,但战备不能松懈。“
便在这时,江对岸突然传来沉闷的炮声。观测兵立即报告:“日军正在试射,目标疑似我炮兵阵地!“
谢文渊举起望远镜,只见对岸日军阵地上硝烟弥漫。这炮击来得蹊跷,恰在军统侦测车抵达之时。他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命令炮兵暂不还击,各阵地加强隐蔽。“
转身走向指挥部时,他在雨中遇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老周披着蓑衣,正在帮医务兵抬担架。两人目光交汇的刹那,老周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指挥部门口,两辆军统的侦测车正在架设天线。吕特派员换了一身干净的军装,见到谢文渊时,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谢旅长,兄弟也是奉命行事。“
“请便。“谢文渊大步走进指挥部,“只要不影响作战,特派员尽可调查。“
雨水敲打着临时搭建的铁皮屋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谢文渊在作战地图前伫立良久,手中的红蓝铅笔在宣昌至石牌一线反复勾画。日军的反常安静让他不安,军统的突然到访更让他心生警惕。
傍晚时分,雨势渐大。郑国栋满身泥水地冲进指挥部,扯着嗓子喊道:“旅座!小鬼子今天安静得邪门!老子的炮兵观测员报告,对岸在调动重炮!“
谢文渊尚未答话,吕特派员的声音就从门口传来:“郑团长,听说你的炮兵团里,最近来了几个新参谋?“
郑国栋猛地转身,脸上的横肉抽动:“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吕特派员慢条斯理地扶了扶眼镜,“只是例行问问。“
谢文渊适时插话:“老郑,去检查各连队的防炮工事。特派员,侦测结果如何?“
吕特派员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信号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