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1941)八月,太行山的夜色浓稠如墨。谢文渊蹲在隐蔽的观察哨里,望远镜中的日军据点灯火通明,如同蛰伏在黑暗中的巨兽。这是他第三次侦察这个位于根据地咽喉要道的新建据点。
“科长,查清楚了。“李大山悄无声息地摸到他身边,“据点里驻守着日军一个加强中队,配属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还有...毒气弹。“
最后三个字让谢文渊的脊背泛起寒意。自得知日军可能使用毒气的消息后,他夜不能寐,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南京战场上那些毒气受害者的惨状。
“毒气仓库的位置确定了吗?“
“在据点最内侧,有重兵把守。“李大山递过一张手绘的草图,“这是内线传出来的布防图。“
借着微弱的月光,谢文渊仔细研究着草图。这个据点的设计十分刁钻,四面都是开阔地,唯一的入口有重机枪封锁。更麻烦的是,据点外围布设了密集的雷区。
“强攻不行。“他收起草图,“得想别的办法。“
回到驻地时已是凌晨。让谢文渊意外的是,林婉茹的医疗站还亮着灯。
“这么晚还不休息?“
林婉茹从一堆医疗记录中抬起头,眼下带着浓重的黑晕:“在整理防毒急救方案。文渊,我们现有的防毒设备太简陋了,如果鬼子真的使用毒气...“
她没有说下去,但两人都明白那意味着什么。
“总部答应调拨的防毒面具什么时候能到?“
“至少还要半个月。“林婉茹叹了口气,“而且数量有限,只够装备主力部队。“
谢文渊沉默地看着地图上的据点标记。这个据点就像一根毒刺,卡在根据地的咽喉上。不拔掉它,一旦日军使用毒气,后果不堪设想。
“我有办法了。“他突然说。
三天后的夜晚,利剑分队倾巢而出。这不是一次强攻,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渗透行动。
“记住,“在行动前的最后briefing上,谢文渊强调,“我们的目标是毒气仓库,不是占领据点。得手后立即撤离,不要恋战。“
队员们无声地点头。每个人都明白这次任务的风险——一旦毒气泄漏,所有人都难以生还。
据点外围的雷区是第一个难关。工兵出身的赵铁柱趴在最前面,用探针小心翼翼地探测地雷。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滴落,在月光下闪着微光。
“科长,是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