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和机枪手。显然,对方对他们的编制和战术了如指掌。
第一波进攻被打退后,日军改变了战术。他们调来坦克,准备用钢铁洪流碾碎八路军的防线。
“来了。“谢文渊通过潜望镜观察着日军的动向,“准备反坦克小组。“
五辆日军坦克轰隆隆地驶来,履带碾过焦土,扬起漫天尘土。在它们身后,步兵猫着腰跟进。
“放过坦克,打步兵!“谢文渊下令。
这个战术出乎日军意料。当坦克孤军深入后,立即陷入了反坦克壕,成了活靶子。而失去坦克掩护的步兵,在交叉火力下死伤惨重。
战斗持续到黄昏,日军始终无法突破第一道防线。夜幕降临时,他们不得不停止进攻。
“今天打得漂亮!“李大山兴奋地报告,“初步统计,歼敌两百多,我们只伤亡三十余人。“
谢文渊却毫无喜色:“明天会更难熬。鬼子吃了亏,一定会改变战术。“
果然,第二天日军出动了航空兵。轰炸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投下成串的炸弹。但八路军的工事异常坚固,重磅炸弹也只能造成有限损伤。
更可怕的是,日军开始使用毒气。绿色的烟雾顺着风向阵地飘来,战士们急忙戴上防毒面具。
“科长!三号阵地报告防毒面具不够!“通讯员焦急地喊。
谢文渊心中一沉。虽然早就准备了防毒设备,但数量有限,无法装备所有部队。
“命令三号阵地立即后撤到第二道防线!“
毒气的威胁让防线出现了松动。日军趁机加强攻势,多个阵地告急。
最危险的时候,谢文渊亲自带着预备队增援。在二号阵地上,他看见了令人震撼的一幕:没有防毒面具的战士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继续坚持战斗。
“科长,你怎么来了?“阵地指挥官满脸惊讶,“这里太危险!“
“弟兄们都在拼命,我怎么能躲在后面?“
谢文渊的到来极大鼓舞了士气。在他的指挥下,二号阵地打退了日军三次冲锋。
但伤亡在不断增加。医疗队忙碌地穿梭在阵地上,抢救伤员。林婉茹的白大褂早已被鲜血染红。
“药品快用完了。“她趁着战斗间隙找到谢文渊,“特别是止血药和麻醉剂。“
谢文渊望向山下日军的集结地,眼中闪过决然:“看来,得去借一点了。“
当晚,一支精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