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一年(1942)四月的太岳山,春意渐浓。谢文渊站在新开辟的训练场上,望着正在进行特种作战训练的利剑队员。阳光透过新绿的树叶,在战士们坚毅的面庞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科长,总部转来的情报。”李大山递过一份电报,脸色凝重。
谢文渊展开电文,眉头渐渐锁紧。日军华北方面军正在进行大规模调动,目标直指太行、太岳根据地。更令人担忧的是,电文中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治安强化运动”。
“这是什么意思?”李大山问。
“就是更加残酷的扫荡。”谢文渊收起电报,“鬼子要改变策略了。”
当晚的作战会议上,气氛异常沉重。首长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日军番号:“冈村宁茨这次是铁了心要消灭我们。据可靠情报,他调集了五万兵力,准备实施‘铁壁合围’。”
“怎么个围法?”有人问。
“内外三层,步步为营。”谢文渊接话,“外层封锁,中层扫荡,内层清剿。这是要把我们彻底困死。”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明白这种战术的可怕之处——根据地将被完全隔离,补给线被切断,最后在消耗战中油尽灯枯。
“有什么对策?”首长看向谢文渊。
“跳出包围圈。”谢文渊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主力转移到外线,在内线留小部队坚持。同时发动全区破袭战,让鬼子首尾不能相顾。”
计划获得通过,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极其艰难的突围。
深夜,谢文渊独自登上山顶。月光下的太岳山静谧而神秘,仿佛在积蓄着力量。林婉茹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边。
“听说你要带队断后?”
谢文渊点点头:“这是最危险的任务,只能我去。”
“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谢文渊断然拒绝,“医疗队要随主力转移,伤员需要你。”
林婉茹沉默片刻,轻声道:“还记得在宣昌的时候吗?你说过,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
“但这一次不一样。”谢文渊望向远方的黑暗,“这一次,我知道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三天后,日军开始了第一轮进攻。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并没有直接攻击根据地核心,而是在外围修建碉堡、挖掘壕沟,真正开始实施“铁壁合围”。
谢文渊站在前沿阵地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