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四年(1945)元月的中条山,朔风卷着雪粒,抽打着光秃秃的山脊。谢文渊站在新设立的指挥所前,望着眼前这与太岳山截然不同的景致。这里山势更加陡峭,沟壑更加深邃,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
“谢参谋长!“一个满脸硝烟的军官快步走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中条山守备旅旅长,赵振标!“
谢文渊还礼,仔细打量着这位中条山守将。赵振标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黝黑,眼神锐利,左边眉骨上有一道深深的伤疤。
“赵旅长,辛苦了。“谢文渊与他用力握手,“总部命令我们特别支队前来配合你们作战。“
赵振标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来得正好...我们正需要生力军。“
指挥所设在一个天然山洞里,条件比太岳山还要简陋。洞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
“情况很不好。“赵振标指着地图,“鬼子占领了主要制高点,控制了水源。我们的阵地被分割成三块,互相不能支援。“
谢文渊仔细研究着地图。中条山的形势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峻,日军不仅兵力占优,还占据了地利。
“粮食还能支撑多久?“
“最多十天。“赵振标的声音低沉,“药品早就断了,伤员...只能硬扛。“
这时,一个通讯兵匆匆进来:“报告!三号阵地失守!李营长...牺牲了!“
指挥所里一片死寂。赵振标闭上眼睛,拳头握得发白。
“三号阵地很重要,“他缓缓睁开眼,“必须夺回来。“
“我去。“谢文渊立即请缨。
赵振标犹豫了一下:“谢参谋长,你们刚来,还是先休整...“
“军情紧急,顾不了那么多了。“谢文渊态度坚决,“给我一个连的兵力,今晚就行动。“
当夜,谢文渊带领特别支队和当地一个连的战士,悄悄向三号阵地摸去。
三号阵地建在一个山头上,易守难攻。日军在阵地上架设了重机枪,火力可以覆盖整个山坡。
“不能强攻。“观察敌情后,谢文渊做出判断。
“那怎么办?“带路的当地连长问。
“声东击西。“谢文渊已经有了主意,“你们在正面佯攻,吸引鬼子注意力。我带特别支队从后山悬崖爬上去。“
“后山?“连长吃了一惊,“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