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能不吃就不吃,族人在一起商量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不再说话。
现在终于又可以为部落劳动,这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他们笑着笑着流下泪水,人类最初的情感就是如此朴实。
绩麻获得整齐的纤维,下一步就是纺线。
少华人会用手捻线,效率可想而知,而且手捻出的线不但松散,而且手指磨损会很严重,无法长期进行。
陆远本打算传授他们纺车工艺,不出意外的1%的成功率,原始人似乎一直无法理解轮子,车轮学不会,泥胚塑形的陶轮也不会。
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教他们用纺轮。这个不可能学不会,因为真的太简单了。
所谓纺轮,实际上随便一块小石头就可以。
将两根苎麻纤维拴在石头上提起来,石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两根纤维拉直。这时对齐两根纤维,顺时针旋转下面的石头。
石头转动,带动上面的两根纤维搅成一束,这就是纺线的基本原理!
转一次石头,可以绞出半米长的线,而手捻一次,最多捻出几厘米。
然后稍微改变结构,用粘土烧出一个陀螺状的陶轮方便旋转,中间留孔插一根直杆方便固定操作,这就是最初的纺轮。
该工艺消耗2点投资点,但是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少华人好像忽然就理解到“旋转”和“轴”的含义。
在之后的几天里,陆远等人趁热打铁。
将粘土放在纺轮上,一个人转动另一个人捏,这就是制胚陶轮。
之前几周族人制胚都是手捏,厚度不均匀且造型奇丑无比。有陶轮的帮助,不但器型美观,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出较薄的陶器。没有陶轮的辅助,水杯跟砖头一样重一样厚,简直了。
陶轮工艺消耗投资点20点。
看起来挺多,实际上却省了,因为紧接着车轮工艺的投资降低到50点。
胡定华将纺轮横放过来,双手拿着木杆的两端向前滚动,这可不就是最初车轮吗?原来车轮的前置技术居然是纺织,这可是陆远等文明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这谁能想到?
至此少华部落成功掌握车轮工艺。
当然,是没有辐条,会开裂,会变形,会很快磨损成椭圆形的实心木轮。他们距离毂木制轮之间,差距还很遥远。
不过能用就行,胡定华赶紧带人赶制独轮车。
花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