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商队,负责将盐和食物送到他们各自的部落。只要他们一直帮忙,食物和盐就会源源不断的送过去。
其实就是让他们留下来当农民工,当然这年代还没有农民这么先进的职业,所以他们算部落工。
这么新潮的玩法,令族长们大脑死机,他们硬是站在原地想了半天,才把其中的道理捋顺。
在他们发呆的同时,晒盐的后续工作继续展开。
首先是盐田中的卤水残留,这可是好东西,可不能直接排放了。
之前卤水中的主要成分食盐和石膏都已经析出,卤水已经从原来的淡黄色变成了酱油色。这里面都是有毒的重金属盐,恰好是天然的鞣剂。
现在部落人穿的都是兽皮,这东西不但硬的像树皮,强度有限,干燥时容易断裂,而且容易腐烂滋生微生物。在工艺上,这叫生皮。
生皮和耐用熟皮之间,缺乏一道核心工艺——鞣制。
鞣制的原理是使用鞣剂浸润皮革,鞣剂分子和胶原蛋白之间形成交联基团。鞣制成熟的皮革柔软耐用不会腐败,是非常优秀的面料,不管是制衣还是制具都用得着。
鞣剂的来源广泛,可以用单宁植物(橡树皮、小檗等)煮水浸泡生皮,这叫植鞣。可以用动物脑浆熬制出胶状物反复涂抹生皮,这叫脑鞣。现在少华部落学习的盐鞣,实际上是很工业风的工艺,不过2点投资85%的成功率,能学就行。晒盐的废水与其排放污染河流,不如物尽其用。
正好部落里还有三十多张未经处理的生皮,陆远让族人都拿出来。
先在晒盐深池中放入水,加入烧窑剩下的草木灰,再将生皮都浸泡进去。草木灰也是好东西,用途极为广泛,其溶液是碱性溶液,其中的氢氧化钾可以软化生皮的毛孔角质蛋白。
经过几天的浸泡,生皮一侧的毛发很容易被刮下来。
这一步叫脱毛。不脱毛的生皮主要用来做裘皮,天子才能穿。那是另外一条技术路径,考虑到现在没有天子,还是算了吧。
脱毛之后的皮子放入河流,以流水反复冲洗几天进行“脱灰”,然后平铺在晒盐浅池中,利用卤水浸泡鞣制。这个过程需要耗费15-20天的时间,期间注意加水免得晒干了。
食盐的另一项拓展工艺,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咸鱼制作。
咸鱼是好东西,为食物长期储存提供了可能。少华部落必须走出去,那么可以长期携带的食物工艺必不可少。而且老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