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他们的儿子依然没有回来,但传来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他的儿子在回家的路上去世了。
不久,儿子的遗体送回来了。
他们把他安葬在家的对面山上。
他们相信,逢年过节的时候,儿子一定会回来,尤其是大年三十的夜晚,会与他们团聚,所以这天夜晚,他们都在家守夜。
消息传出,大家无不感动,也认为自己的先祖这一天一定会回来。
于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总动员。
一是全家大扫除,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洗干净,地面扫干净,总之,家里上下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是全家不分老小,都要淋浴,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净,然后全家穿上新衣服,也叫除旧迎新。
接着就是守年夜了。
守年夜之前,必须烧香敬祖,也就是祭祀。
有一个专门的祭祀台,上面摆满了鸡鸭鱼肉,还有各式水果。
在祭祀活动中,一般只允许男性上场,以前,以家族为单位的远古,祭祀是非常严肃的活动,尤其大年三十,全族的男性汇集在祠堂,在族长的带领下,拜天拜地,拜祖先,乞求先祖保佑后代子孙。
当然,现在祠堂已消亡,客家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祭拜祖先。
仪式完毕之后,吃晚饭的时候,桌子会摆放许多空碗筷。
他们相信,这一天逝去的先祖会回来,与他们一起吃年夜饭。
饭毕后,就是守夜了。
家里所有的灯全部点亮,楼上楼下,灯火通明。
全家人围坐在火盆边,开始谈古论今。
趁此机会,会唱山歌的阿妈,会教唱子女唱山歌。
流传最广的是客家生存歌:
正月冇食,正月玩(音廖)。
二月冇食,食茶袍。
三月冇食,有三月泡。
四月冇食,有夏子桃。
五月冇食,有扬梅。
六月冇食,新出了。
七月冇食,石头花。
八月冇食,胡里桃。
九月冇食,有田螺。
十月冇食,食山果。
十一月冇食,食冬笋。
十二月冇食,莫进山。
这是每个客家人从小必须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