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打茶油(3)

茶枯是客家人冬天烤火的上等燃料。

一是它经久耐烧,不像树木,烧出来的火屎,一二个小时就冷了。

而茶枯差不多可以烧一天一夜。

二是烧它的时候,会散发一股浓香的茶油味,闻之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精神往往会为之一振,据传可以调理身体虚弱之症。

做出好的茶油饼,需要放进榨油机里面进行榨制。

这个榨油机是一根五米粗樟树制成。

长成五米粗的樟树需要上千年的演变,好在客家人都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所以寻找并不困难。

把樟树搬到榨油厂,需要把中间部分掏空,制成一个八米左右的空心树,然后把茶油饼放在里面。

在树中会排满几十个茶油饼,在缝隙处会加木条,当然是伸出在外面。

屋梁上会吊有一百多斤的木头,由两个人操空。

一个人拉起了木方,使劲往后一扬,喊一句:"呀哈呀,呀哈呀!"

另一个人立刻接道:"呀哈呀!",扶着这根木头,对准茶油饼的木条,重重砸去。

"轰隆"一声,所有的茶油饼立即瘦了一圈,接着金黄色的茶油流了出来,流向树下的油桶里。

随着次数增多,油也越来越多,直到不流油,才换另一批茶油饼。

客家人每摘取的野山茶籽有几十万斤,所以榨油厂需要连续工作二个多月才能完成。

这时候,榨油厂就成了山寨里的热闹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客家人挑来茶籽,兑换茶油。

按照山寨规距,一担茶籽换四斤茶油。

按照正常的出油率,一担茶籽可以出油五斤左右,多出来的,就是罗志祥他们的工钱。

二个月下来,平均每人可得一百多斤茶油。

这种油除色泽金黄外,而且还有一股特有的淡淡的山野油香味。

客家人过年的时候,都会用它来煎制糯米果子、薯包之类。

用这种油煎制出来的果子,吃起来会格外地香甜,是客家人上等的食品,以前只有尊贵的客人才可以享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