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他趴下了,再也没有起来(1)

他终于离家出走了。

他因为背负巨债,再也无力承受,只好选择离开。

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我相信,他是不甘的。

对于贫穷,很多客家人都是不甘的。

但贫穷,对于客家人可以说是相伴相随。

他们始终无法摆脱贫穷。

不是说他们不勤奋,也不是说他们不去拼。

他们穷,可以说是天注定,个人无力改变。

因为他们居住在森林中,有的还住在原始森林。

这里没有商场、市场和工厂。

他们没有办法打工挣钱。

他们只能靠山吃山。

但吃山是需要条件的,至少需要劳动工具。

历史上的客家人连劳动工具都没有,开荒种地,全部是肩扛手提。

原始耕种,不可能创造财富,最多只能维持温饱,甚至连温饱都不可能。

每个客家人对于贫穷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有一户人家没有衣服穿,小孩子赤身裸体,外面披着一件被人废弃装粮食的麻袋,每天就披着这件麻袋衣上学。

当时,正是十二月天,天上飘着棉花大雪,四处漏风的麻袋刮着刺骨的寒风,同学冻得缩成一团,瑟瑟发抖,但是,没有办法,大家都是眼睁睁地看着,却没办法帮助。

因为大家都穷,穿的衣服也是补钉累补钉,有的碎成布条,仍舍不得扔。

同学家父母也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孩子,问题没有呀!

当年,很多客家人可以说是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生存异常的艰难。

自然,很多客家人不甘命运的摆布。

他们走出大山,与市场开展不屈的抗争。

比如他。

在没有破产之前,他在客家人群中也算是一个人物。

因为他开办了客家第一家企业。

开始还可以,有员工十几号人,每年能赚不少钱。

建了房子,买了车子,人前人后,风光无限。

然而,商场如战场。

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有人说,他的失败还是源于高利贷。

当年,私人办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发展企业又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走投无路之下,他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