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桃坑人为什么不回北方?(3)

远的距离。

他经常召开社员大会,发表讲话。

主要是国内与国际形势,还有生产队的形势,这些形势都非常的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只是我家的形势不是很好。

母亲做事磨磨蹭蹭,炒一个菜会从晚上九点搞到十一点还搞不出来。大家都田地里干活一个小时,她还不见身影。

大队长很不高兴,经常批评我的母亲,说我家的形势一点也不好,跟不上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跟生产大队的形势也有很大的距离。

这个话是对的。

我家有五个孩子,全部是她一个人带,父亲在县城,每个月只回来四天,之后就走了,就剩她一个人。

她每天要面对五个哇哇大哭的孩子,她崩不崩掉我不知,我估计我会崩掉,一样也会哇哇大哭。

说不定,会从桃坑大桥跳下去。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握紧拳头,大声喊道,加油!坚持!前面就是光明!当自己真正遇到时,往往会走不到黎明曙光的那一刻。

自然如此糟糕的家庭,如此糟糕的环境,走出坑口街都很难,更不要说去什么北方了。

当然,某一年,某一天,我忽然有机会离开桃坑山区,就是我的奶奶退休了。

当年,有一个政策,父母退休,子女可以顶职,奶奶行不行呢?

父亲十分高兴,跑到衡阳钟表眼镜店,希望我顶职,但被他们拒绝了。

他们说,政策只允许儿子顶职,孙子不能顶。

于是我的希望破灭了,让我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一度非常绝望,以为我永远呆在这里了。

其实,很多客家人一辈子也难以走出大山。

一个‘穷’字把他们牢牢地困在大山里。

那个岁月,有的客家人买盐的钱都没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同学没衣服穿,天天穿一件被人遗弃的麻袋。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同学冻得瑟瑟发抖,弯成腰,快成一个虾球。

因为弯腰,胸前会有一丝余温,不至于活活冻死。

历史上活活饿死的客家人还是有的,尤其是过粮食关时,很多人没吃的就吃观音土。

这种土白嫩,像面粉,但就是土,吃下去,拉不出来,最终还是撑死。

我们家吃过黄胶树皮。

黄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