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尺布只够给大孩子做件简单的上衣,可能领子和口袋都得拼接。
给都给了,就别小气巴拉了。
小手一挥,“各给六尺吧,这么多衣服不好做。后面还得麻烦帮忙车几个简单的床单被罩。”
婆媳俩听后两眼亮晶晶。
素芬婶子哈哈大笑,“好闺女呀,你这手缝可真大,但婶子是真的急需这些布料,给你添些钱吧,不能白占你便宜。”
春花笑意盈盈,“妹子你太好了!我还想着四尺布给大娃、二娃做夹衣得拼凑,会难看,这下好了。补钱,必须补钱,不能亏了妹子。”
郭攸宁摆手,“一家人,不要这么见外,后面可能还有衣服要做,就当给的定金。”
顿了一下,问道:“婶子、嫂子会做棉被吗?”
两人先感谢了她的慷慨。
素芬婶子接着回答:“你差棉被?这事好办,可以去镇上解决。那里有咱们公社开办的棉被厂,本公社的人,每年每户都有一床棉被指标,按照一块五一斤的优惠价算。
想多买就得凭棉花票了,但每斤能便宜三毛钱,你们知青同样有指标的。”
两人听后点头道谢,眉开眼笑,这可真是大好事!
郭攸宁想起唐欣女士为了给她置办一床十斤的厚棉被,动员家里四个工作人员,换了一个月的票,才堪堪凑够。
原来在这里花十五块钱就能解决!
两人还没去过平安镇,它跟县城在相反的方向,离大队有十来里地,东西没有县城齐全。
所以大家添置物品,习惯性选择去县城,看来明天得抽空去一趟。
这个好消息必须告诉王林、顾卫国他们,这样他们四人就有四床棉被指标。
刚好能解决王林、和五位长辈的棉被需求。
事情谈妥,郭攸宁留下春花嫂子选出的布料,各六尺的报酬也提前支付。
两人说说笑笑回了家。
八点半,夜黑透有一个多小时了,四人一起去到牛棚。
王林因着家人身体不好,需要调理,郭攸宁带他认识了赵国手。
结果李奶奶竟然跟他姥姥姥爷是熟人,曾经两家同是京市有头脸的人家,交集还不少。
相同的下放遭遇,让他们起了惺惺相惜之情,得知王林的遭遇,很是怜悯,对他更多了几分疼爱。
他现在也跟着学习,啥都旁听一些,但都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