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蛋没少带吧。”
吴队长接过兔子,转手给了身旁一个20多岁的青年。
听到她的介绍,眼神里露出欣赏,含笑道:“你就是柳湾村的郭知青!如雷贯耳呀,杀野猪、抓特务、卖山货,是我们公社的名人,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我们大队的鸭子还算争气,挑了两千多个蛋过来,每人每天定量一个,这上河工太累了,得好好补补。
只是这帮大老爷们难伺候,说吃腻了鸭蛋,嫌它有鸭屎味,闹着要吃肉。郭知青以后有多的猎物,麻烦换些给我们。”
一大段话说完,扯过身边的男人介绍,“这是我儿子吴成东,他负责这次上河工的事,我走后,由他跟你交换。”
郭攸宁微笑着跟吴成东打招呼,“那以后我们两个大队,多多沟通,互相帮助。”
吴成东摸着手中兔子光滑的皮毛,爱不释手,爽快地说:“在这山旮沓里不容易,是得互相互助,柳湾村大队需要鸭蛋时,可随时拿野味来换,绝对不会让你们吃亏。”
郭攸宁点头,吴队长又询问了一些卖山货的事,也主动说了自家大队养鸭场的情况。
聊天中得知柳湾村大队,在她的带领下,正在筹办养猪场,对她的欣赏上了一个新台阶。
完全没当她是小辈,跟她讨论起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及所遇到的困难。
聊着聊着,她就随堰头村大队割茅草的队伍,出了山林。
分开时,吴大队长还意犹未尽,诚挚地邀请她去养鸭场考察。
郭攸宁欣然应允,她忽然有种有了忘年之交的错觉。
回食堂后不久,五十个绿壳大鸭蛋就送上了门。
春花嫂子两人见到乐疯了!
黄桂花望着一筐蛋感慨,“今年我最幸运的事,就是摊上了这做饭的好差事。
感谢郭知青,让我过上了有肉有蛋的好生活,这日子跟做梦似的,等这活计结束,说不定能长好几斤肉!”
春花婶子笑得眉眼弯弯,对要求帮忙烧火的郭攸宁说:“你在山上吹风受冻,累了半天,鼻头都冻红了,快去后面的隔间暖和会。
做饭这事,我和黄知青能搞定,饼子已经烙好了,兔子烧板栗也差不多了,只用再添个白菜鸭蛋汤就行了。
啧啧,大伙回来,看到这伙食,肯定会美得嗷嗷叫。”
忙了大半天,能歇会自然是好的,她道谢着进了小隔间,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