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攸宁双手接过,打开看了一眼,小衣服做工精细,右衣襟上还绣了朵活灵活现的小梅花。
郭攸宁心中感慨,这时代的奶奶们可真厉害,尤其曾经出身名门的闺秀,针线功夫都十分了得。
奶奶和王林姥姥都是其中的翘楚。
她发自内心的赞叹:“奶奶您太谦虚了,这手艺我一辈子都学不来。不过做这些伤眼睛还耗神少做些,您得顾好身体,保护好眼睛,看着曾孙们长大成人。”
听到这些贴心的话,乐得李奶奶直夸她孝顺。
接下来,小夫妻俩说了冬季让他们在小院主屋过冬,以及宝宝大些,会带来看望他们的打算。
要事说完夜已深,大家一块走出小房间。
等在灶房兼小客厅里的王爷爷和李叔又是一番叮嘱,才恋恋不舍地送他们离去。
次日六点,两人推着绑有行李袋的自行车,在王林和李婉柔的相送下,离开了温馨小院。
一直送到村口,发现这里聚了不少早起的村民,大队三位领导、素芬婶子、春华嫂子、猪草大队小成员,还有部分村民。
有人送肉夹馍、有人递鸡蛋、有人给饼子、有人塞馒头
郭攸宁一一道谢收下,在他们的叮嘱声中,坐上自行车挥手告别。
回望目送他们的村民,不怎么感性的郭攸宁,心中泛起了酸涩,眼睛发胀。
人心换人心,付出还是有回报的!
一个半小时后,两人迎着朝阳踏进了长宁县火车站,九点的火车十点才到。
为了照顾怀孕的郭攸宁,祁哲成拜托战友帮着买了两张卧铺票。
一个下铺一个中铺,只是当他们进到包厢时,发现属于他们的下铺已被人占用了。
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正盘腿坐在上面,边吃饼干边看连环画,渣渣掉得满床都是。
一名长相明艳的少妇,陪坐在床沿上,手指翻飞正在编毛衣。
郭攸宁拿着火车票反复核对,这确实是他们的铺位。
在祁哲成放行李时,她拿着票礼貌提醒,“同志,这是我们的床位。”
女人抬眼瞟了她一下,手上功夫不停,淡淡道:“我带孩子不方便住上铺,你年纪轻腿脚利索,咱们换换吧。”
郭攸宁抬头望了望,不到三米高的车厢分了三层,上铺空间狭窄,距离车顶一米不到,以祁哲成的身高,想坐直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