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章 父亲,我看不见您了(2)

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被困在永恒的黑暗里,脾气变得暴躁易怒,时常沉默地枯坐,像一尊失去灵魂的雕像。

有时,他会摸索着,拿起父亲当年送的那支御制湖州羊毫笔,指尖一遍遍描摹着笔杆的纹路,久久不发一言。

庄允诚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看着儿子一日日消沉下去,心如刀绞。

他小心翼翼地陪伴,笨拙地安慰,却总显得那么无力。

直到某一天,枯坐的庄廷鑨忽然抬起头,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坚定:

“父亲我想效仿左丘明,著史!留名!”

这是儿子失明后,第一次主动提出想做点什么!

庄允诚心头巨震,几乎是瞬间,所有的担忧和困难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巨大的狂喜和支撑儿子的决心。

他紧紧握住儿子冰冷的手,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好!好!我儿有此志向,为父定当全力助你!倾尽所有,在所不惜!”

顺治八年。

庄允诚以惊人的魄力和财力开始行动。

他先是重金购得前明首辅朱国祯未完成的明史珍贵手稿。

接着,以每千字三十两白银的惊人天价,延聘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位饱学名士,协助儿子续编这部旷世之作。

那部增补完成的明史辑略,沿用了明朝年号,未承认清朝正统,并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称为“奴酋”,还详述了清军入关前的建州女真史,虽立场不尖锐,但对某些人而言,多少有点刺眼。

庄允诚并非不懂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一丝不安时常掠过心头。

但当他看到儿子庄廷鑨在口述史稿、与学者辩论时,那久违的神采重新回到脸上时,那份不安便被强行压了下去。

只要儿子能重新“活”过来,这点风险也无需多虑。

廷鑨本无政治意图,仅是学术行为,难不成还能上纲上线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庄廷鑨羸弱的身体终究没能支撑到著作完工。

顺治十二年,病榻前。

庄允诚紧紧握着儿子枯槁的手,老泪纵横。庄廷鑨气若游丝,手中依然紧紧攥着那支未曾书写的羊毫笔,仿佛那是他最后的执念。

“父亲,我看不见您了”他的声音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

“没事没事的,廷鑨”庄允诚将额头抵在儿子的手背上,声音沙哑破碎,“父亲老了,眼睛也花了,也也看不清你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