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5章 琅琊政变(2)

“殿下,请坐。”

宋时安伸出手,道。

“”魏忤生有些激动,但在宋时安面前还是冷静下来了,坐在了位上。

接着,宋时安说道:“姬渊是如何赢下的,请时安为殿下分析。”

说着,他将手指放在武威上面,画了几个圈。

“潼门关失守这个姑且不提。”宋时安为其分析道,“围武威,十万大军,倘若真的是半年,姬渊需要损耗的粮食是非常大量的,哪怕北齐举国,也很难承受。况且,他还需要走陆路从后方运输,中途就要消耗过半。为何,赵湘不以待守的优势,扎营列阵,耗他五个月,而后再全军出动。彼时,武威守军必然策动,内外夹击?”

“你说。”

宋时安道:“因为武威被团团围住,一只鸟都没有飞出去。同时,周围的据点,营垒,逐步告破。要道渡口,也被对方扼守了。赵湘得不到任何前方的消息,等的时间越久,他就越慌。他每一刻都在恐惧,万一武威突然丢了怎么办。万一他迟迟不动,被后方弹劾怎么办。万一他作出怯战之态,北凉世家集体反水,那时候该当如何。”

这就是心理学。

姬渊和赵湘都在熬。

这跟当初的长平之战,其实有些相似。

秦赵之战其实打了三年,但长平之战只有五个月。

原本的局势是僵持,赵虽有败,基本上是战略小败,用失去据点拖延攻势,然后逐步退守。廉颇的想法从来都未改变,那就是固守。

但大后方,朝堂之上所能够看到的就只有——败仗,丢城,失地,廉颇被打得缩进龟壳。

后面离间计换上了赵括,结局也就都知道了。

现在网庙十哲把赵括抬的很高,硬要说那场仗谁来打都是一样的后果,是白起太牛逼了。

实际上,就是战略出了问题。

换廉颇来,绝对没有那几十万降卒的坑杀。

什么赵括突破包围圈,还能硬抗那么久,足以体现其战术水准,也谈不上。

因为四十五万大军,是不可能被完全包围的。

“赵湘没能沉住气,姬渊在攻心上,更胜一筹。”魏忤生说道。

“所以殿下,我们抗姬渊,也不是硬抗。”

宋时安手指游指到朔风城,十分笃定的说道:“武威迟早要丢,这个不必说。但是,姬渊在拿下城后,要分兵驻守,要管制战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