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51章 策论排名(2)

都私下做足了功课,因此才能一言定真。

可策论是藏不住的,篇幅太大,主要内容是键政,书写习惯,措辞,句读,加上风格质量等等,很轻松的就能锚定。

依旧是犀利,依旧是直击扼要。

并且相比起去年屯田策里,相当谨慎的政治博弈,此篇国富论似乎是以首辅的姿态,指导全国经济建设,那种至上而下统筹的意味,极其明显。

它点了出来,一切的根源:人口,土地,财富。

清查人口一句话带过,而且是一种下达指令的口吻,要求彻查。

土地,重新开辟,实行军民一体的屯田,类似于籍田(皇帝的田亩),但收入不进内库,与籍田彻底区分。

这点指出来,真有些大逆不道。

古代皇帝,再精明能干,再一心为国,也难以避免挥霍。

就像是魏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也带头节俭,但还是有一笔巨额支出——皇陵。

但这个,真的无可厚非。

作为帝王,总是要有一些能够称得上‘精神支柱’的东西,去砥砺他做得更好。

为什么要把永乐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书?

judy他也有不安,他也有恐惧,他太怕后世名了。

对于魏烨来说,他的心理阴影就是,继位之后杀兄弟,立储的时候杀儿子。

他南征北战,开疆扩土,开辟科举,试图发展民生,除了加强皇权,给下一任一个好摊子以外,就是想要一些好评价。

倘若现在就死,他的评价不会差,因为朔风没丢,天下还算是安稳,至少有个中上了。倘若还能够把晚年安排好,甚至能坐三望二。

宋时安的这一点举措,核心观点:国财并非魏氏家财。

国家的钱,宗室不可随意挪用。

张兆当然觉得好。

古往今来,内库和外库都是混淆的,难以立规矩。

有时候朝廷的财政困难,就是因为修皇陵,养宗室,挪用了资金。

可如若只有这两点,那宋时安就是圣人了。

但他,是要搞政治。

最后,在扬州开设江南织造署。

由宫里的人,以承包给商户的手段,亲自管理。

毫无疑问的,这会滋养腐败。

但财富必定会带来腐败。

视腐败为虎,是天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