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吾心吾行澄如明镜,所行所为皆为正义(2)

但人们依旧把它叫做西山煤局,就是煤炭供应稳定。

王谦设立松江棉纺官厂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死垄断资本这个庞然大物,而是要让这个庞然大物在作恶的时候,朝廷有手段、有能力去干涉棉纺价格,让这个庞然大物有所忌惮。

要不然朝廷手里一张牌都没有,这庞然大物必然失控,而且后果难料。

王谦在奏疏里,还谈到了另外一个松江府最新的骗局,朱翊钧仔细理解了王谦的意思,才明白了,王谦说的是信托。

信托这东西,在大明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很多觉得很新,其实都很旧,早就出现了。

北宋皇佑元年,范仲淹被贬,这代表着庆历新政彻底失败了,范仲淹心中苦闷可想而知,他改变不了天下,就选择了改变自己家族。

皇佑元年,范仲淹用仅有的余财购置了一千亩地,设立了范氏义庄,并且制定了十三条规矩,管理这个义庄。

义庄田亩不归任何人所有,归家族公有,属于范氏家族的公共财产,用于救助范氏家族鳏寡孤独老幼,供偏房读书所需、婚丧嫁娶等基本生活保障。

到万历二十年,范氏义庄仍然在妥善经营,哪怕是经历了北宋灭亡、南宋灭亡、胡元灭亡等等鼎革大事,范氏义庄的田亩,还从原来的一千亩,增长到了5300亩地。

这种个例,完全不能说明信托可行。

这种族田义庄,在大明非常流行,但经营的有好有坏,不是谁都有范仲淹这样名气的先人,而且范氏家大业大,这五千多亩田,真的不算什么,为了维护一个好名声,自然要竭力维持。

大明大多数的族田义庄,一般就只能持续三代,再往下,就各奔东西了。

第一代人挣下了好大的家业,置办了族田公有,此时,老家长尚在,大家都其乐融融,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第二代的时候,家学堂的先生,突然从远近闻名的举人,变成了不知名的书生,甚至连秀才都不是,你的孩子本就顽劣,又缺少名师管教,自然就落于人后。

你大为不解,稍加打听才知道,族长把举人先生请到了自己家里,给自己的儿子们开小灶去了。

你大为恼火,愤怒的跑去质问族长,如何敢违背祖宗遗训!族长表面客客气气,暗地里却停了你家的月例。

月例越来越少,月例越发越晚,从最开始三五个月,到半年都不发一次。

你再打听,少奶奶把银子都拿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