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5)

有一大堆的锦鸡,故此得名,后来改名吉林。

吉林船厂在永乐年间造船,运粮开边,成祖皇帝崩,仁宗罢吉林船厂,宣德年间再发匠卒数千设吉林造船厂,宣宗崩,正统年间吉林船厂彻底弃置,再无人提及。

就连这属于大明的东宁卫人参铁,也不太安稳,因为对面就是建州这帮建奴的骚扰,这可是露天的人参铁矿,占了铁矿,就有了军械,建奴怎么可能不骚扰劫掠。

李成梁就是在鼓噪战争,皇帝想要得到这些,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动进攻,才能获得这些。

朱翊钧听的懂李成梁在说什么,笑着说道:“李帅有恭顺之心,迟早都是大明的。今日大宴赐席,李帅在京师过了年再回去便是。”

“臣遵旨。”李成梁很确信皇帝听懂了他的问题和试探,他进京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个小皇帝,他真的不好糊弄。

朱翊钧在李成梁离开后,并没有让张居正离开,而是和张居正沟通了禁聚徒讲学和南衙追欠之事。

“戚帅在辽东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南衙之后,追欠的事儿,便有了巨大的进展,根据土地持有的数量,田亩数在七百顷以上的豪奢户,均摊了这笔追欠。”

七百顷,等于七万亩田,这是权豪中的权豪。

稽税的成本是极为高昂的,问小民苛责,根本收不到几厘的税,催缴票催缴的人力物力,都需要钱,而南衙、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共计欠了234万两白银的税赋,除去稽税成本,运抵京师的将会有193万两。

这这笔钱,会有78万两白银,对京杭运河进行疏浚巩固。

正如万士和说的那样,漕粮不再河运,而是海运,不代表着京杭运河这条大明的大动脉停止了跳动,相反,它会变的更加繁荣。

漕粮的运送入京,会十分耽误河运的运力,漕粮过道,商舶通通避让,一年就要搞两次,这对,严重影响了大明运河两岸的生产和生活。

海运,就是大明朝的一次尝试,这一次是张居正当国,哪怕是船全翻了,也要继续改良船只,继续进行下去。

至于聚徒讲学这件事,张居正认为,借着所谓言路通畅,天下大治的名义,放任那些摇唇鼓舌之徒,放任奸猾之辈,肆意诋毁朝廷,而不加约束,终究会自食恶果。

圣贤以经术垂训,国家以经术作人。

不用朝廷官式讲学,群聚徒党,及号招他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谭废业,一定会开请托之路,姑息之弊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